-瑣事有感-



  如果兩全這件事有什麼特別困難的地方,我想,應該不在於平衡的取得與保持,而在於該怎麼同時滿足兩種不相接的取向。




  很多事情,其實並不存在美好的平衡點。一如一天只有24小時,一如用心做每件事都需要時間;一如誠懇不能找虛偽代班,一如體諒和原諒的天差地遠。多數時候,緊急性、排序法、重視度這三者之間,不必然不可脫鈎,卻也不必然能自主脫鈎。

  不相接的事物,就像左與右。如果想望某種程度的折衷,除了筆直走向中間,也可以選擇走成S型,不斷在兩側之間擺盪。只不過,終究會留下空隙。一如靠左時的不夠往右,一如靠右時的不太往左;甚或,就連兼融地走在兩者之間,也依舊無法排除,被認為各不屬於兩者的處境。

  於是,無奈將逐漸成為莫名的跳板。不斷接住、拋起各種自問及委屈,牽引著,教人織出更加鮮明的盼望。

  價值觀?人生觀?如果姑且這麼稱呼的話。

  是該把筆直改向自己的內心?還是橫下心,發奮鑽研蛇行的技法?似乎,又變成了人生與人格等級的抉擇。

  好像有那麼一個成長的瞬間,無論日文或中文裡的「王道」,都突然變成了一個迷人的詞彙。畢竟,如果是真理的話,應該就能給人力量,讓人無懼於雜音,自在於紛擾了吧?

  灰色是種複合的東西,不僅模糊了黑,也染雜了白。換句話說,折衷也類似著減後相乘的概念,在未成為雙贏以前,好像反倒雙輸了什麼。世界始終如此,一面自覺尋找著許多事物的答案,卻又同時移開視線,硬是忘記某些東西。

  也許,未來還會有那麼一天,大家終會感受自己忽視也漠視了太久。然後,從下一秒鐘開始,繼續做著相同的事。最後,無論因而吃虧或聽聞別人吃虧的人,也就只能抬起頭,往上天找尋某些期待:

  期待真,希望有什麼東西不帶虛假,可以相信;
  期待誠,希望有什麼東西不藏圖謀,可以相交;
  期待仁,希望有什麼東西不會自私,可以相扶。

  儘管,我們都知道,這裡是人間,不是每個映在眼裡的人影,都知道什麼是將心比心。也知道,不是每個懂得將心比心的人,都能時時靈台清明、身先士卒。所以,我們深了一口呼吸,默默低下頭,看著眼前的世界。看著那些心安理得、毫不關心這些話題的人們,然後咬著牙、不甘心地反省,逼問自己,如果也能擁有這麼超然的本領,是不是,反而比較好呢?

  如果有種東西,非要模糊原點或標準,然後才能形成、才能運作、才能維持,這樣的存在,會不會其實是種危險?

  如果有種主張,非要擾亂份外的世界,甚或非要主導思維的流向,然後才能平靜、才能和緩、才能共識,這樣的邏輯,會不會其實是種霸道?

  無論什麼事,如果不設法清楚,就會開始模糊。但模糊不能長遠,只會帶來更多混亂。同理,無論什麼事,如果不設法單純,那它就會開始複雜,直到不得安寧,造成更多的衝突。

  如果追求平衡、希望兩全的目的,在於實現某種持續性的和諧;顯而易見的是,多數時候,我們不僅本末倒置,甚至,一路走了2015年,也走不出鄉愿和利己的迷思。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