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閱讀與漫畫世紀~之其2



二、圖像閱讀的特色



(一) 便利性

  圖像敘事與閱讀的便利性,在於只需要簡單的線條與變化,就能將人類視覺所接收到的立體資訊,藉由平面的2D畫面作出表達。以高樓大廈為例,由於讀者本身所具有的感知經驗,已經反覆且清楚的令其意識到了「高」、「低」、「上」、「下」等概念,因此對於繪圖者來說,只要在相對應的上下位置,畫出高樓的方形結構,並且點綴式的加上星月與窗門,就可以在極短暫的時間內,完成「房屋」、「高樓」、「城市」、甚至「跳樓自殺」等概念。
(二) 即時性

  與圖像系統的便利性互為表裡,其即時性的特殊功能,便在於讀者經視覺感知的牽引之後,所能藉由聯想與經驗的應用,進而自動完成的「所見即所得」感受。一如前述提及的「跳樓自殺」,當畫面加以呈現的時候,讀者將在極短暫的時間當中,自行將事件的資訊作出整合與理解,換句話說,透過人類大腦功能的作用,「樓」、「高樓」、「人」、「跳下」、「自殺」等概念的拼成與吸收,其實約莫只在彈指之間就已然完成。


(三) 說明性

  圖像敘事的說明性,首先發生在輔助抽象概念的時候。一如「月黑風高」一詞,雖然有其可供理解與想像的意義軌跡,但對於「月如何黑」及「風如何高」的感受,卻每每是因人而異,甚至更有讀者難以理解明月何以為黑。此時假如加以圖像式的表現,將「月黑風高」的畫面資訊予以具象化,便可以省去多所解釋的口語及筆墨,令覽繪者自行體會圖像中的氛圍。

  另一方面,除了文字背後的抽象概念之外,圖像更有能力進行多種感官資訊的整合與說明。以雪景為例,雖然圖像本身可能只是一幅雪地景緻,但透過畫面的呈現,讀者卻能夠自行模擬空間當中的溫度資訊,進而完成更為全面的理解,只不過此間可辨程度的高低,也往往必須端看閱讀者的感受能力,並非執筆者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四) 生活性

  圖像系統的生活性,在於其存在的範疇與表現的方式,往往極為貼近人類的日常體驗。由於視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對於必須透過眼睛來獲取周遭資訊的人類來說,終究還是熟悉於認知具體的形象、習慣於採用具體的思考。換句話說,既然每日所見即圖像,那麼以圖喻圖,自然也正是理所當然。

  再者,受限於立體與平面的差別,因此即便人類如何追求繪畫結果的擬真,但將立體事物轉變為平面資訊的過程,卻終究會帶來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落差。這段無法填補的空隙,後來藉由各種輔助技法的開發,逐漸演變成為誇張與變形的概念基礎,而隨之產生的趣味誘因,更也使得圖像載體除了扮演資訊媒介的角色之外,同時也具備了引人入勝的變化性及表現力,甚至匯聚成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環節,展現出了驚人的滲透力與影響力。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