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閱讀與漫畫世紀~之其1



一、圖像閱讀與文字閱讀的差別



(一) 文字閱讀是知識份子建構其理論體系的根本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來說,「畫成其物」的圖像概念,是最原始的溝通形態。透過具體的圖像思維,上古先民將眼前所見的事物,在石塊、山壁上記錄下痕跡,雖然因為當時並沒有其他載體可供選擇,所以我們不能將這些圖像視為最早的漫畫創作;但人類經由本能引導所表現出的圖像敘事概念,卻能夠在這樣軌跡當中,獲得最有力的明證。
  隨著文明的開化,繁複的繪製行為,逐漸在人類進行表達行為的過程之中,產生出實際使用時的困擾與反省。雖然完成一幅承載訊息的圖像並不困難,但是如果必須將之伸展成為連貫且清楚的敘述,就必須面臨速度與效率的問題。因此人類開始學會在圖像的基礎之上,將線條作出概念式的整理及省略,進而產生出了抽象性的符號及文字系統。

  文字的出現,令人類社會開始產生接觸知識的門檻。由於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線條結構,必須透過後天的學習,始才能夠完成意義的賦予與使用,因此對於受限於各種客觀的時空條件,無法順利接收與理解文字資訊的人們來說,「文盲」的族群劃分,便就此切割出了知識份子與平民百姓之間的階級之別,也隔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文明的演進,必然是由掌握知識之人掌握權力,然後再由掌握權力之人改變世界,以中國為例,隨著科舉制度的產生與沿用,知識份子逐漸構成了社會的上層階級,並且開始因為自身掌握文字與知識的能力而驕傲。藉由文字,知識份子發展出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學問與理論,他們透過抽象的文字,將手攀上形上的思維,甚至透過符號般的線條,拼湊出分析具體圖像的邏輯,然後再將之視為流俗的產物,似有若無的忽視於思考之間。一如中國人所特有的價值判斷,「重文字,輕圖像」的概念,背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根源於知識力量的自視甚高。


(二) 圖像閱讀則是超越知識體系的範圍

  有別於文字的抽象特性,圖像因為不必學習如何接收與使用線條符的後設意義,因此對於視覺正常的人類來說,其實是一種超越了文化與種族藩籬的資訊型態。雖然依照繪圖者的能力高低,所完成的圖像,將會產生「畫得像」與「畫不像」的差別,但圖像本身所特有的具象特性,卻依舊能夠帶領閱讀者,獲得某種程度的指引與理解。

從溝通的角度來說,不同語系的使用者,將可以依據自身所擁有的經驗,透過圖像資訊的接收,在想像力與聯想力的作用下,令自己得進入對方所繪造的事境氛圍之中;而就算是超越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艱難知識,也往往能夠交付圖像表現的過程當中,給予讀者一定程度的引導及體會。例如坊間諸多科學性質的圖文叢書,便時常藉由圖像的變化,傳遞物理、天文、化學等肉眼所可能不及的知識內容,以人類所共有的視覺感知為基礎,圖像閱讀除了帶給讀者具體可視的訊息型態,對於經驗及想像等思維能力的連鎖運用,其實也更是它足以橫跨各種知識及文化疆域的原因。


(三) 圖像與文字的互補功能

  對於早期的使用概念來說,圖像與文字的互補,通常發生在「以圖輔文」的情況當中。一如中國傳統所謂「左圖右史」的敘事概念,我國從右至左的閱讀系統,早已發展出了先以文字予人抽象概念,其後再以具體圖像,進一步加深印象與理解的作法。隨著時空環境與文明的演變,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裡,同樣也基於相同的概念,產生出了「上圖下文」、「下圖上文」等編排不同,但卻一樣是由圖文相照,藉以完成內容表達的敘述方式。

  時至近代,電腦與數位科技的進步,令圖像與文字之間的輔成關係,產生了許多內涵上的質變。一方面為了追求視覺及感官上的誇張、刺激,目前無論電子與平面媒體,對於文字的使用概念,其實早已混雜了圖像式的變形、裝飾;甚至就連圖像系統本身,也不斷藉由漫畫創作所結構出的圖像語法,粹煉出了更為精準、扼要,但同時卻又將模糊性給轉化成為應用性的符號意義。例如常見的MSN表情符號,便就是藉由圖像與動態的配合處理,額外賦予資訊的使用者某種感受上的特定氛圍,但這套訊息的接受與理解,卻又不能自外於與文字系統的搭配,必須真正採取「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才能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同時兼顧意義與情緒感受的表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