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漫畫史(六)/中國的現代漫畫.之其四/40年代:抗戰的意識與媒宣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我國積累數十年的漫畫創作經驗,頓時在時局的影響之下,續燃起一二八事變的火種,迸發出另一股澎湃的能量。



  1937年9月,七七事變發生;同年八月,日軍再犯上海。面對又一次的欺凌,上海地區的漫畫創作者,選擇起身捍衛生命及家園。於是籌組了「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並且創刊《救亡漫畫》,齊集魯少飛、王敦慶、葉淺予、張光宇、蔡若虹、廖冰兄、張樂平、胡考、陸志庠、華君武、高龍生、丁聰、黃堯、張英超……等全國各地的漫畫名士,徹底發揮漫畫創作之於敘事、表達、凸顯、傳播的多重功能。就結果來說,隨時可能動搖國本的戰爭,令這個時期的漫畫創作,比過去更極端地倒向指涉類圖像。不僅帶有強烈的批判意識,更流露出顯著的團結感。

  為了落實「漫畫救國」的宗旨,「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成立後,隨即編成「救亡漫畫宣傳隊」,由葉淺予帶領張樂平、特偉、胡考等多名漫畫創作者,遍走南京、武漢、長沙、桂林、重慶、廣東、西安等地,以漫畫展開抗日救國的宣傳活動。為此,到達武漢以後,隨即歸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聽從周恩來、郭沫若的指揮;而接續在《救亡漫畫》之後創刊的《抗戰漫畫》,則隨著作品及刊物的發表,令滲透性高、宣傳度廣、持續力強的漫畫載體,串起了各省的愛國情操,成為政府聚合民心、鼓吹士氣、闡揚信念的絕佳利器。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