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引導讓你發現,察覺讓你思考
經由視覺,人類能將所有看見的東西,以畫面的樣貌,存取為腦中具體的記憶。這段過程,將使原本實存於時空之間的立體物象,被轉化為相片式、概括式的印象認知。由於對漫畫而言,將人、事、時、地、物等立體事物所構成的認知要素加以平面化、印象化處理,同樣是為呈現內容的必要方式;因此,無論畫得精不精準、像或不像,視覺經驗的疊合與連通,便令讀者得以透過圖像的媒介功能,在線條間看出各種事物的存在。
閱讀漫畫的過程,讀者必須不斷聯結腦中已知的物象,藉以開啟既有的感官經驗,協助自己接收、辨識、應用大量的視覺資訊。否則便不足以跟上逐格逐頁的連串敘事;這樣的認知模式,也令漫畫圖像擁有莫大的表現自由,得以進行高程度的變形與誇張。換言之,相較於抽象的文字系統,漫畫圖像所建構的閱讀機制,本就具有實質的訓練功能,引導讀者操作具體思考,刺激腦內素材與思維能力的銜接。這不僅是漫畫成功整合圖像、文字與符號元件,形成獨特表現形態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更是漫畫能夠與寫作議題互動,體現其多元功能的主因。
以漫畫為對象,圖像閱讀的具體特性,將引導讀者不斷發現、體察各種資訊。在上圖的例子中,一名西裝筆挺的男子,正半低著頭,緩步向前行進。與此同時,前方另有兩個人面對著他;根據褲裝、鞋款判斷,這兩個人,應該同樣也是男子。換言之,在落葉飄零的街道上,一名身著西裝的男子,正低頭走向兩名面對他的男人……;假如進一步挖掘,更能連帶找出周遭的時間及空間線索。由此可見,以引導寫作的角度而言,作為參考素材,一格簡單的漫畫圖像,已同時拋出連串饒富趣味的問號,等待讀者依循人、事、時、地、物等認知要素,在自問自答間,發想出各種不同情境、不同因由、不同開展的情節書寫:
男子為何身著全黑西裝?
男子為何半低著頭?
男子為何行經狀似公園的空間?
前方的兩名男子,為何站定且面向來者?
前方的兩名男子,鞋款為何有皮鞋與功夫鞋之別?
兩名男子之間隙甚為狹窄?
三人是否有所關聯?抑或僅為陌生人?
相同的效果,亦可自單幅漫畫中獲得:
單幅漫畫是一種著重於情境及氛圍的圖像創作,往往透過看似簡單的線條,於方寸間勾勒出莫大的想像。以圖7為例,一名衣著畫滿鳥群圖樣,手持望遠鏡的賞鳥人,正一臉狐疑地被鳥群圍繞;而圖8中,則是一名身處廁所的搶匪,正帶著滿臉複雜的表情,莫名地渾身水淋...... 。顯而易見的是,單幅漫畫所有的畫面資訊,其實都帶有豐富的意涵,等待讀者在觀察、玩味的過程中,掇獲每一分散落在表情、物件與空間配置的零碎線索,拼合成令人會心一笑的妙趣。作為書寫訓練的素材,這樣的圖像內容,不僅如同前述所言,有其引導寫作的輔助功能;除此之外,更因為有效驅動了思維的整合操作,而為後續語言化、文字化的延伸練習,提供出各種一時之間僅得意會、難以言傳的詼諧標的。
另一方面,立足於單一畫面所建構的閱讀基礎,漫畫特有的串接敘事特性,亦強化了引導寫作的功能。圖9中,四格漫畫間的接續功能,使得單一事件的發生與結束,得以透過近似於起、承、轉、合的寫作章法,獲得相對完整的進程表現。因此,讀者能夠清楚掌握,一對男、女士兵受上級指示,所以出勤至山野,最後眼見天候和煦,索性就地徜徉的經過;儘管箇中情境資訊的濃度,無法較單幅作品相提併論,但創作型態與表現的差異,卻形成了明確的參考經緯,令操作書寫及聯想的過程,有了具體的骨幹。
同理,連環漫畫的敘事手法,更將此種優勢發揮到極致。在圖10的例子中,一名男子企圖挽留將要遠行的女友,於是拿出璀璨的婚戒,在機場單膝下跪,淚眼奉上滿心的真誠……。連環式的圖像運用,令事件中各種場景、動作、物件、情緒等情境要素,獲得了更為寬廣的表現空間。此時,圖像閱讀的操作,不僅能夠完整發揮視覺機制之於感官經驗、腦內素材的知覺整合功能;隨著圖框變化而導入的節奏要素,更將深化讀者內心的感受。至此,一頁簡單的漫畫敘事,已足夠導出一系列情節的咀嚼、故事的表述;以協助書寫練習的角度而言,這是漫畫作品與漫畫閱讀,所能產生的第一重效應。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