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八日,美式炸薯條與香蕈蕃茄義大利麵




  挑戰到了第八天,阿鳥不禁回顧起了今年的素食生活,是否有哪些地方與去年的啤酒之旅不同。仔細想想,在這次的挑戰過程中,鳥仔我掐指算日子的次數似乎變多了!儘管我本身對於「吃素」這件事並沒有哪裡適應不良,甚至還可以說樂在其中;不過難熬的卻是,今年的夏天,鳥兒我必須去處理的雜事,突然間爆增了許多!



  去年因為還在產房裡等著生論文,所以除了偶爾上幾個班之外,沒什麼外務的阿鳥,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裡,甚至還有時間打電動。不過到了現在,一方面是上班的時數、地點變多了;另一方面,需要比寫論文更有效率的各種正事,也一件一件冒了出來,等待我去瞭解、學習、思考與處理;再加上不知道為了什麼,阿鳥今年的外務、聚會似乎也比去年來得多了許多,唉,酒可以提前喝、提前記,但每餐吃什麼、怎麼吃,卻一定是要吃了才會知道啊!所以結論就是,至今依然寫文章落落長、不講到自以為清楚不肯罷休的阿鳥,很紮實的體會到了去年青小鳥同學的神勇、傳說的艱難,以及更較過去來得沉重的壓力...... 喔耶!明天又是星期三了!一整個好刺激啊~~~ 囧rz

  雖然打從心裡知道補眠沒什麼用,不過難得賦閒在家,睡眠時數嚴重失調的阿鳥,今天還是很用心的,狠狠的跟床被聯絡了感情。果不其然,這種搏命式的睡法,讓我醒來之後又一次差點一頭撞上浴室的木門,不過這也難怪啦!畢竟,都已經超過下午兩點了嘛......

  姑且不管現在四處響起的「睡豬」噓聲,直到這種尷尬時間才醒來的阿鳥,很想知道在如此不上不下的節骨眼,該用什麼東西來問候自己那要餓不餓的肚子。本來在一般的情況下,這番光景,其實大可以悠閒的享受一份歐式下午茶。不過因為不太喜歡吃甜食的阿鳥,此時本來就正在茹素,所以即使手邊正好有罐from阿里山的香醇阿薩姆,但是到底該用什麼東西來取代蛋糕和餅乾,卻也不禁叫人傷透腦筋!所幸,檢閱冰箱的結果,發現深處竟然還藏有一袋低調到快被遺忘的馬齡薯,好吧!今天的tea-time,月鳥齋就客串一下麥當勞吧!



【講真的,我覺得我做得比麥當勞好吃!】


  實際做了以後才知道,原來薯條這種東西,其實自己在家也一樣能做得很好吃!所有的流程不過就是:洗馬齡薯、削皮、切條(片)、起鍋熱油、攙鹽油炸、中火炸酥、小火炸透、大火逼油、起鍋、廚房紙巾吸油。如此而已,還是不得不講那句上次炸地瓜薯條時說過的話 ─ 「賣的人真的賺翻了!」總括來說,今天這滿滿一盤薯條,用的份量不過是三顆正常大小的馬齡薯。也就是說,差不多兩包麥當勞大薯的價錢,就可以讓家裡頭所有人吃薯條吃到吐,麥當勞叔叔啊!你這小丑也太有生意頭腦了吧!?要不要乾脆去搶?

  再說到口感。雖然麥當勞一再喜歡標榜他們家薯條的「牛油現炸」,但是這四個字跟好吃之間的關係,其實還有待商榷!就今天的實作經驗來說,鳥頭牌薯條雖然沒有裹上莫名的粉末,也沒有用牛油炸,只是使用一般的沙拉油;但是只要透過火候的控制,最後做出來的成品,香味其實完全不遜於麥當勞的版本,並沒有什麼不同。換言之,牛油跟薯條香不香,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的因果關聯,更別提它的膽固醇與熱量,其實又比一般的油脂來得高......

  另外一點,相信大家都曾經有吃過冷薯條的經驗吧?不管是麥當勞叔叔或肯德雞爺爺,市面上大多數速食店的薯條只要冷掉,吃起來幾乎都是讓人感到滿嘴的內餡結塊、外皮軟塌,彷彿薯條就此內外分離,薯泥重新回到生的狀態。這是因為過度執著於使用動物油與裹粉的方式,令馬齡薯泥雖然在高溫的時候,能夠維持外型的堅固、內餡的稠軟,達到「疑似」香脆鬆潤的結果;只不過,一旦溫度下降,動物油脂本身的凝結特性,便馬上會和粉末麵衣在潮濕以後的團坨口感混合,成為一種加倍難吃的落差!講實話,與其出現這種結果,其實倒不如一開始就什麼都不加,只用沙拉油和100%的馬齡薯來做薯條。因為這樣做出來的成品,不僅不會失去薯條本身該有的美味,同時冷卻之後,也不會發生外皮與薯泥的走味問題,能夠依舊保持原味。


---------------------------------------------- 這是一條進入晚餐時間的分隔線 --------------------------------------------------


  雖然距離吃薯條的時候還沒有很久,不過為了避免三更半夜吃晚餐的怪現象,傍晚一到,阿鳥還是很認份的開始思考要做的菜色。講到薯條,一般應該都是美式餐廳裡會出現的東西;而講到美式餐廳,就會讓人想到義大利麵!嗯,好吧!那麼咱們晚上就吃義大利麵吧!(謎之聲:「喂、喂!為什麼美式餐廳會想到義大利麵?不是應該要想到漢堡、炸雞什麼的嗎?你給我講清楚來!」Mr.鳥:「不然你覺得還有什麼是有素食版本可以做的?」!謎之聲:「....................... 」)

  蕈香義大利麵(兩人份)的作法,大致要先準備好義大利麵(份量與食量成正比)、蕃茄兩顆(可多不可少)、小黃瓜一支(不要買到大黃瓜即可)、杏鮑菇一枚(喜歡吃也可以用兩枚)、涼筍頭數顆(因為比較嫩)與牛蒡片一碟(純粹爆香)。處理流程則主要可以分成煮麵、配料製作、混合三大部分。其中比較複雜的是配料製作,因為杏鮑菇、小黃瓜和涼筍頭、蕃茄等等都必須要依序分組、個別處理。



【貨真價實的「等著被料理」】


  為了避免洗好幾次鍋的麻煩,再加上希望盡可能保留食物殘存在鍋底的美味,因此食材的調理順序,乃由小黃瓜及涼筍頭的拌炒打頭陣。將小黃瓜切片、筍頭切寬絲以後,起鍋熱油,以些許食鹽及牛蒡爆香,將其依序下鍋熱炒。此間只需添加少許極度好用的萬加香輕食調味醬(日式沙拉醬)即可,由於後續尚有蕃茄紅醬的使用與調味,因此這裡不必過度斟酌。



【這是一碗不太起眼的配料】


  接著是杏鮑菇。在不洗鍋的狀態下,將先前經過醃漬的杏鮑菇取出、瀝乾,準備下鍋熱炒。醃漬的手續一如日前製作「黃瓜鮮炒杏鮑菇」時的操作,不同的是,因為今天主要是做茄汁口味的料理,所以為了配合整體口味、避免凸兀,在此無敵好味辣椒醬的用量,應當減少至一小匙左右,主要作來提味。之後則依序加入蕃茄醬、醬油等調味,令厚切成片的杏鮑菇得以入味、去腥,然後再起鍋熱油,以少許食鹽、牛蒡片爆香以後下鍋熱炒。此間依序加入醬油(一瓶蓋)、烏醋(約一老人茶杯)、醬油膏(1/2~2/3老人茶杯)、冰糖數粒,以中火拌炒至菇面通透、醬汁黏稠以後,即可轉成大火,在水份收至2~3成時起鍋。



【杏鮑菇先生,今天浴池是走茄汁路線的唷!】




【這是一碗假的阿一鮑魚】


  最後是蕃茄。洗淨鍋子(因為此時鍋底已黏著過多炭化殘渣,無法堪用!)以後,起鍋熱油,以食鹽、黑胡椒粒、牛蒡片爆香,然後倒入切成小丁備用的蕃茄,將其拌炒至泥稠。接著加進大約1/2~2/3量米杯的水,並且在中火持續加熱的狀態下,依序添加醬油(約一瓶蓋)、蕃茄醬(約4~5老人茶杯)、白醋(約2~2又1/2老人茶杯)等味料進行調味,最後以中大火來回拌勻,將其調製為醬狀即可。



【潤澤鮮紅,微見顆粒。這可是義大利蕃茄醬的最好狀態喔!】


  And then,重頭戲來囉!將義大利麵煮熟以後,裝盤備用。接著將鍋子洗淨,重新以少許油料熱起(因為其他配料、醬汁都有油份,此時添油,只是為了方便拌炒。),然後依序放入炒好備用的小黃瓜&筍片、鮑魚菇,以中大火拌炒均勻。此後便可馬上倒入處於閒置狀態、稍微降溫了的義大利麵,(此間可視情況需要,稍微加水,使之不致沾黏。)待麵條入味以後(約2~3分鐘),便可以轉成大火,沿鍋邊加進蕃茄醬汁,讓一盤美觀又美味的蕃茄義大利麵,在大約4~5分鐘的拌炒之後上桌亮相囉!



【畫妝前的義大利麵小姐】




【果然「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請看,加了首飾與配件,這妮子變得多麼秀色可餐呀!】


3 則留言:

  1. 那碗番茄醬看起來超棒,應該可以應用在很多料理上吧?這盤麵實在很中華味,自己很衝動的想把小黃瓜換青花菜(其實是個人偏好...)

    回覆刪除
  2. 看起來好像中華炒面喔~艇不賴的樣子

    回覆刪除
  3. 對呀,我自己也覺得很像炒麵~~ 你看看,我還真是愛台灣啊!
    連義大利麵都做成在地風~~ 哈哈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