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八日目‧SAPPORO啤酒】




  Sapporo在台灣又叫做「三寶樂」,如果沒有猜錯,我想這應該是直接將日文音譯的結果。對一些原文意義不是很明確的外國啤酒,台灣經銷商向來有直接用國字諧音命名的習慣,例如「美樂」、「海尼根」、「百威」等等...... 而與歐美啤酒幾乎大多「漢化」的名稱相較,日本啤酒由於母國文化裡「漢字」系統的特性,所以從「麒麟」、「朝日」等酒名的忠實重現來說,其實已經是登台後較能保有原貌的一群了。



  如果還原日文的本義,Sapporo指的其實是「札幌」這個地方。這兩年台灣旅客普遍愛跑的北海道便是以札幌為首都,而這個地方除了因良好水質而聞名的啤酒之外,常看日本節目的人,應該也會對「札幌拉麵」這道料理略有耳聞。由於札幌是日本味噌拉麵的發源地,因此所謂的「札幌拉麵」,一開始其實是種以味噌搭配蔬菜清爽口感的料理。不過因為時代求新求變,再加上北海道本就盛產玉米、馬鈴薯及乳製品,所以時至今日,「札幌拉麵」其實也已經與原始的風味不盡相同,而變成了一種似乎一定得加上奶油與玉米的獨特拉麵。


  回到啤酒的主題。如果說昨天的Bar啤酒讓我對「原裝」與「進口」的意義產生了思考,那今天這罐Sapporo啤酒的罐身資料,或許,就更是讓我進到了一種幾乎是沉思的狀態......


  結束飲評之後,今天我如往常端詳著瓶身、準備用電腦建立起酒檔與圖卡。但不知為何就是找不到「原產地」這條資訊,後來才發現,原來這瓶Sapporo其實是台啤的兄弟,乃是由日方公司授權製造,然後出生於我們台灣菸酒旗下烏日酒廠的啤酒。嗯...... 好一個授權與受託啊!雖然這背後可能象徵了好消息,表示我們台灣已經擁有同日本等級的設備及製酒技術,但相對於昨天麒麟公司的日本設廠、大陸製造,咱們這下竟然連硬體傳承的功夫都免了...... 呵,我該說些什麼呢?


  看了我昨天的文章以後,關心兒子的阿母叮嚀我,跟我說酒可以多喝,但是非不要多扯,免得熱血過頭...... 嗯,我想長輩的智慧一定有其道理,因此我們應該要乖乖的聽話才是!儘管我一直認為自己喝酒的重點不是在那個mark、儘管我覺得體驗各國各種啤酒的特色才是喝酒的樂趣;儘管我根本就不會去排斥任何地方的啤酒(不然怎麼會有這個挑戰嘛...=..=)、儘管我只是希望能真的喝到每個國家與每種廠牌啤酒的不同味道...... 但我想可能真的就跟阿母所說的一樣,現在最適合我作的事,應該就是別再發這些嘟嚷般的牢騷,然後趕緊認真寫飲評的東西了吧......


 ◎ 香 ◎

  Sapporo是一款口感相當特別的啤酒,打個比方說,我覺得它有種「兩段式」般的口感表現。第一段時期指的是入口與下喉的這段過程,至於第二段時期,則是就回韻開始之後的回喉體驗與再飲用經驗而說。

  以香味來看,Sapporo入口時(第一時期)的表現是種麥味的清香,雖還不到可以稱作「濃郁」的程度,但酒香的厚度卻恰如其分、讓人能紮實意識到目前正在飲用啤酒。進入第二時期以後,或許是因為嗅覺已經習慣啤酒本身的味道,此時Sapporo本來清楚的酒香漸漸轉趨平淡,同時先前飄散在呼吸之中的麥味也不再續航。簡單來講,香氣的「從鮮明到模糊」,可說是Sapporo在前後飲用體驗上所表現出的落差。


 ◎ 甘 & 苦 ◎

  Sapporo的兩階段口感,在回韻的表現上更為明顯。以苦味而言,原本大多要到回韻時才會產生的酒苦,Sapporo在第一時期便已有所展現。其大致在啤酒下喉前就已和舌根形成苦味共鳴,不過隨著後來啤酒的入喉,這份自舌根「向下」蔓延的奇特苦味便會在兩秒之內得到消解。而這段變化雖說歷時不長,但能喝到這種還沒回喉就已經有點苦口的啤酒,其實也算是個相當特殊的飲用經驗了!

  與第一時期不同是「方向」上的「下降」與「上升」,到了第二時期,Sapporo的回苦開始明顯湧現。此時跟隨回韻一同發生的苦感將會附著在舌根的四周,同時由於尾勁頗強,因此在一次回苦過程結束的前夕,飲用者會在舌喉之間感到某種「加催油門」般的苦味再次衝撞上來。由此可見Sapporo似乎是款苦味頗具後勁的啤酒,我想這應該就能滿足許多啤酒老饕對口感與力度的要求了吧!

  至於甜味,老實說,Sapporo似乎並沒有什麼回甘上的表現。一樣是種傳統台啤般的連飲式清甜,整體而論,我認為Sapporo只在連續飲用的當下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甘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說Sapporo連飲時能給人清甜的感受,但非常令人狐疑的,是這套說法似乎只適用於連續飲用的前三、四口!以今天的試飲經驗來說,從正常連飲的第四或第五口開始,口中本來怡人的清甜將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陣疾苦、一股更深層延展在舌頭與咽喉的回苦。說實話,我其實不太瞭解這裡為何會出現秘藥般的「連飲口數」限制,不過因為實在奇妙到很有意思,所以寫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迷惑......(笑)


 ◎ 酒精存在感 ◎

  Sapporo沒有什麼太強烈的酒精存在感,不過如果從「酒味」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它倒不輸給傳統的台灣啤酒。挑戰到現在雖然沒有很明確的定義過所謂的「酒味」,但我想最低限度,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它跟「香味」是兩回事。是的,我偶而會在文章裡提到的這個「酒味」,講的其實正是有些濃味啤酒會在氣味裡帶著的酒臭或酒腥,也就是那種女朋友發現會不願意跟你親嘴、老婆發現會問你為什麼滿身酒味、老母發現會唸你怎麼又亂喝酒、警察發現會叫你吹氣跟下車表演猴戲的東西。

  雖然之前幾篇或多或少有提到這種「酒味」或「酒氣」,但真要說將它內化為一部分的,其實目前為止還是只有傳統台啤與今天的Sapporo。不同的是老台啤在這種「酒氣」上的表現幾乎從一而終,而Sapporo則要進入第二段時期才會開始飛躍提升酒氣的質量。儘管起動時間較慢,但比較而論,我卻覺得Sapporo由於更加上了回韻的強勁苦口,所以似乎其「酒味」的份量要比傳統台啤來得更濃重些,甚至到了令飲用者飲用後不太想即時回氣的程度......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能夠讓人飲用後在氣味上感覺到如此強烈的負壓,那照理來說,Sapporo的酒精存在應該要很強才是。但其酒精濃度講到底也不過只有5.0%,而且飲用時也的確沒有什麼明顯的酒精氣息入侵鼻腔...... 嗯...... 果然是款奇妙的啤酒啊~~~ =..=


  整體而言,我覺得Sapporo實在是款「很啤酒的啤酒」!雖說它要等到第二時期才會令飲用者回氣出濃重的「酒味」,但光是就開瓶與裝杯的過程來看,它強烈的「啤酒味」其實早就出現在我家餐廳與客廳的空氣裡了。嚴格來說,由於充斥在空氣間的是「酒氣」而非「酒香」,所以這其實並能不算是個好現象。不過回頭想想,這種要求對啤酒來說似乎又苛刻了點,所以或許在此就姑且無論它能否飄散出濃郁的酒香,而只將其定位為一款「酒味很重的啤酒」吧!

  此外還要另作補充的是,不知是否因為Sapporo這款啤酒本身酒味與酒苦的質量過於紮實,在今天的試飲經驗中,酒苦之餘,我似乎更另外體察到了某種明顯的小小酸意。不過也因為它一直都維持在一個不至於令人想要避飲的微妙平衡,所以待味覺習慣了回苦的勁道以後,就算再要刻意尋找,其實也已經不太有感覺了......


  p.s: Sapporo出人意表的超越了日前的「泡沫之王」─青島啤酒,從照片的情況來看,其泡沫量大概已經超過了2/3杯,對飲用者(特別是我這種不愛喝泡泡的)來說,如此濃密的泡沫,其實不啻是飲酒時的一大阻礙!還記得我曾經有過喝啤酒喝到差點嗆倒的經驗,但在場的都知道,真正在第一時間害我嗆到的,其實是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會跑進我鼻子裡的一堆酒泡...... 因此今天喝Sapporo的時候猛然回憶起了往事,好在今天沒有又把鼻子當吸泡器用就是了...... =..=


  p.s2: 跟昨天Bar啤酒的還算耐擺不同,今天這款Sapporo出現新苦的時間有點快,大約快要三分鐘。而相較於它款啤酒變苦時的大多只是苦味增加,Sapporo變苦的定義似乎更為寬泛,甚至就連口感上苦味的尾勁也一併變得更強。因為沒有實際去試驗它變苦反應的半衰期究竟多久,所以我其實不太清楚它到底會隨時間變到多苦。當然它也有可能只會苦到某種程度便不再變化,但從目前手中的資料來說,如果將Sapporo看作是一種「不太耐放」與「有變很苦危機」的啤酒,應該也能算是一種合理的推測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