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七日目‧BAR啤酒】
挑戰到今天期滿一週,看了看冰箱的存貨,如果可以把生啤酒看作是另一種不同的飲評系統,那繼昨天不小心闖進韓國之後,今天也差不多是要來叩關日本的時候了。而在台灣要是提到日本的啤酒,那十之八九,我想大家應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麒麟」了吧!所以囉,從今天起堂堂開幕的日本行程,咱們就從成功打進台灣市場的「ㄎ一 令密魯」開始喝起吧!
儘管興致勃勃的想要以麒麟系列做為飲評日本啤酒的開始,但令人意外的,是竟然從一開始的選酒便出現了難題。原本是想延續之前的「正宗」概念,將上架資格最老的「麒麟一番搾」當做今天的選酒,但誰知道這傢伙竟大大的在瓶身標明了自己的「生密魯」身份,當場讓我的計劃不得不臨時喊卡,只得另外再挑一罐麒麟來喝。好在選著選著總算讓我發現原來「BAR BEER」也是麒麟家族的一份子,只是沒想到就在喝完、評完、準備開始拍照建檔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又出了紕漏!因為,這傢伙竟然根本就不是日本啤酒......!?
說它不是日本啤酒,更貼切一點,不如說這小子「不是在日本原地出產的日本啤酒」。這下不禁讓人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怎麼,難不成麒麟不是日本公司嗎?」這箇中原委有點曲折,我在這裡大致簡單交代一下。
如同我們知道的,「麒麟」的確是日本的啤酒公司。那為什麼Bar上面寫的「原」產地卻是中國呢?再看看瓶身上製造廠商的地址,原來所謂的「原產地:中國」,意思是Bar是款「日本公司在中國設廠作的啤酒」。而至於這樣的啤酒究竟該說是中國貨還是日本貨,我想大概就是見仁見智了......
既然掛了「麒麟」的牌子,可以合理相信的是,它製酒的硬體技術應該不會與日本麒麟相去太多。只是這裡頭究竟又是否完整接續了日廠的精髓,說實話,我始終還是覺得該採一種保留的態度。這樣說吧,對於這款由日本在中國設廠製造,然後又透過日本在台麒麟股份有限公司進口才輾轉來到通路的啤酒,它坎坷的身世,讓我不禁聯想起現在手上正在駕駛的所謂日本車......
以「三菱」來說,雖然那個mark還是from Japan,但大家都知道,所謂中華三菱其實早就已經是裕隆集團的一部分。所以現在被稱以「三菱」之名的汽車,事實上大多不是真正原裝進口的日本貨,而是某種與日商有著淡薄血緣、將零件在台灣組裝完成的「國產車」...... 「如果這樣的車就能叫做日本車,那真正原裝的又該叫什麼呢?」基於這個理由,所以我一直不認為自己在開日本車;同樣的邏輯,那麼基於相同的理由,現在我手裡的這罐Bar Beer,是不是也就不能只是因為掛了麒麟的圖騰,便大剌剌的以「日本啤酒」自居了呢?我承認深究這點的自己似乎有點吹毛求疵,不過我卻始終相信孔老先先說的「必也正名乎」。畢竟中國不是日本、同樣的品牌也不表示就是該國在地的東西......
很抱歉在這裡碎唸了這麼多好像與正題無關的東西。不過因為我真的很在意這種「所謂的『進口麒麟啤酒』,搞了半天竟然是『從大陸進口的麒麟啤酒』」的瞎事,所以就姑且讓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心裡的想法吧!我想,應該會有人跟我一樣有種被呼嚨的感覺才是吧......?
◎ 香 ◎
Ok,不管到底喝到什麼地方的啤酒,嘀咕完以後,始終還是要以「品名」為主,忠實記錄一下試飲時的感覺~ 嗯~ 那就開始吧!
如果以香氣的表現來評論這款Bar啤酒,它入口時延伸出來的酒香,確實令我有種風味相當正統的感覺。不過與傳統台啤不同的是,Bar雖然一樣屬於正統口感的啤酒,但由於它口味上的相對清淡,因此其「順口」的程度可說更有突破!排除了傳統台啤在飲用時那種氣味的濃重感,Bar以一種正統但又清爽的香味表現,令自己不同於他款同樣擁有清爽特性的啤酒。尤其是青島啤酒!因為儘管先前青啤的論述也曾出現過類似評語,但今天Bar的清爽,卻更是一種酒質與口感都全面輕量化的呈現。當然這同時造成了它在後面討論中所謂「淡」的缺點,但如果從「改善老台啤腥臭窠臼」的角度來說,卻不啻是在味覺舒適上的一大進境!
◎ 甘 & 苦 ◎
所謂「淡」的缺點,指的是Bar這款啤酒無論回甘或回苦,其實都會給飲用者一種過於稀薄的感覺。以回甘而言,Bar雖然不是沒有回甘,但它的甘甜,卻是飄盪在飲用者下喉以後的刻意呼氣之中。雖說不至於與金牌王的「虛擬甘甜」同級,但卻是種跟著超少氣泡(Bar的泡沫量少得離譜,詳見後文附註2)在喉頭隨機出現的感受,是種令人迷惑其究竟是否存在的微薄甜味......
Bar所表現出的苦味,是一種令人感到湧出與湧退都相當迅速的淡苦。雖然一樣是在回韻時自舌根出現、上下在咽舌之間,但其勁道卻顯得有些貧弱,同時在苦味快速消失的瞬間,幾乎就連先前口中所留下的「酒感」也會一併受到消除!具體講就是種喝到了融冰啤酒的水水口感,而這種彷彿「輕量化」執行到過於徹底的攙水感,使得Bar的飲用經驗儘管在前半段都相當正常且正統,但自它下喉與回韻的那一刻開始,卻到底還是受到一種海浪般快速的出現與消失的特性所淹沒,而令人比喝金牌台啤時更分不清楚自己是在喝酒還是喝水......
◎ 酒精存在感 ◎
儘管口感「退潮」的特色令Bar喝來更像某種薄苦的麥子汽水,但令人驚訝的,是它以如此淡薄的酒感,竟能令人依舊體會到酒精的存在!比起因為酒味過於稀薄,以至讓人錯覺是同時混搭著出現的回韻甘苦,這裡所謂來自刺鼻氣息的「酒精存在感」,反倒是因為啤酒本身酒質過輕的特性,而離奇的得到了一個足以伸展的舞台。講得具體一點,喝Bar的時候,飲用者會感到有某種酒精的味道正在鼻腔裡流竄,雖說還不至於達到嗆鼻的程度,但如此清晰的存在感,卻到底已是一種不同於過往的試飲經驗了!
大約兩三年前,我曾經在某天晚上大喝過高鋁罐裝Bar啤酒。今天總算是明白了為啥當初怎麼喝都不見產生什麼醉意,原來這款啤酒不僅容量比一般台啤少掉20ml,同時也因為其來自於「退潮」特性的水水口感,而使它雖然一樣帶著正常的4.5%酒精濃度,但卻在飲用者感官體驗的實際感受上無所用武、甚至讓人懷疑4.5的趴數會否給估得太高!
總著來說,對想要盯著球賽獨酌,或是想要跟朋友pk誰酒量比較好的人來說,我覺得Bar應該是種不錯的選擇。因為它過於淡薄的口感真的讓人喝起來不會覺得有什麼負擔、很適合消遣式的飲酒;再加上生理會影響心理,所以我相信如果用它來跟朋友對尬,彼此應該都能因為沒什麼喝酒的實感,而自以為狀況超好、創下比平常更高的記錄才是......
p.s: 相對於青島啤酒的泡沫多到掉渣,Bar的泡沫量,直接點說就是少到連渣都快要沒了!本來一般啤酒在倒出來以後,應該都會以一種「二枚腰」般的勁道挺出約莫1/3杯的泡沫,但咱們Bar sir卻是在裝杯的同時就已經在自我消解泡泡,別說觀察它的濃密與否了!要不是我今天照片拍得快,我相信到時候Blog上出現的,將會是一杯連泡沫都沒有的怪啤酒......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要講什麼叫「奇怪」的話,那Bar這種泡沫極少、顏色極深、口味極淡的啤酒,應該也能算是市面上所難得一見的怪咖了吧......
p.s2: 與其他表現上的獨樹一格相比,Bar啤酒的變苦時機就顯得中規中矩多了。從原本水水的苦味到另外出現實質新苦的時間大約是5分鐘左右,雖然跟前兩幾天青啤系列的妖怪級表現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但卻其實已經到了所謂「耐放」的平均水準,可以說是一款不太容易變苦的啤酒了~~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