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九日目‧海尼根啤酒】
機長報告:「各位旅客,由於遭遇『想當然爾』環流影響,本機預定前往之『朝日』、『三多利』、『麒麟』等日本地區,短期內將因『其實是生啤酒』與『原來是生啤酒』等緣故暫時封閉。本機即刻改為降落荷蘭群島,預計今日過夜地點為『海尼根』。目前飛行高度約酒精5.0度、燃料存量330毫升,地面降落準備已經完成,本機可望在午夜前準時著陸。機長一時不察,致使行程臨時更動、造成您的不便,月鳥齋全體機組人員向您致歉!祝您旅途愉快。」
嗯...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自己現在也是三條線... 拜託... 誰知道它們是生啤酒啊!?好啦,雖然我也很不喜歡事情不照計劃來... 不過... 今天就還是先從海尼根喝起吧... XD
◎ 香 ◎
雖然與過去飲用海尼根的記憶有點不同,但今天的海尼根在下喉之後,會隨飲用者刻意催動回韻的吐納,而在鼻腔內散出某種金屬般的氣味。同時又彷彿與軟木般倉潮的味道有所類似,一股介在銹與未銹之間、奇特但卻又引人入勝的清楚存在,是今天我將海尼根吞下喉嚨之後的第一個驚訝。
在還無法定論這股氣味究竟是好是壞的狀態下,海尼根在香味上的第二個表現,是它隱藏在回韻背後那對於鼻腔的叩關。與他款啤酒香氣總上下在鼻口之間的情況不同,海尼根香氣的演繹之所以特殊,關鍵在於它對鼻腔感知的「部位鎖定」。一種始終將麥香味封留在鼻腔內流貫、令人無法不意識到其存在的呈現手法,雖然僅是淡淡幾縷,但此刻卻已是為飲用者帶來一個相當特別的酒香感受。
◎ 甘 & 苦 ◎
從回韻上來說,海尼根跟到目前為止的大多數酒款一樣,是種苦味表現較為清楚的啤酒。以第一口論,儘管它下喉以後的殘留口感堪稱輕盈,但此時仔細體會,其實可以察覺已有一絲苦味在舌上滋生、是為回韻苦味的狼煙。而等到正式進入回韻的過程以後,以舌根為首,口中將會感到被一副稍有厚度的淡苦籠罩,同時續航力頗強,約莫具有維持其四秒鐘存在的力道。不過由於並非是種令人感到反感的苦味,所以就如同嚼食芥菜的感覺一樣,可說是某種稱得上有其「滋味」的口感。同時也因為以如果舌根為分界,則「苦」的部位便大致只集中在舌頭一帶,所以在回苦感受產生時,飲用者喉部與鼻腔的感覺其實仍舊相當清爽。而這也再次展現了海尼根的確是款擁有「感官結界」能力的奇妙啤酒,畢竟像它這樣能清楚將本身「香」、「苦」口感分區表現的啤酒,目前應該還沒有很多......
註: 雖然獨特,但我認為這種特性其實是好壞參半。好處就像前文說的,可以給飲用
者一種特殊的感受,並且在凸顯香氣的同時將苦味鎖在舌上,令它無法像「巧樂
啤酒」般放肆的在口中延展;但缺點其實也同樣就在這種被我們戲稱為「感官結
界」的侷限性,因為就像為了不嗆到而不喝東西的道理一樣,雖然的確能夠減低
壞的比率,但相對的,好的部分卻同時也受到了限制,一如因香氣的無法下降而
未能成為喉韻、未能產生味覺上的甘香等等......
◎ 酒精存在感 ◎
海尼根以酒精存在來說較為明顯,大致是一種讓人會在腦中意識到─「嗯,是酒精。」之類的感覺。
根據飲評到目前的經驗,我發現「酒精存在感」其實是這次評述條目中較難掌握的部分。原因是對酒精存在的能否感知,其實往往會受到「啤酒口感」及「本身敏銳度」的影響,前者一如飲評巧樂時苦到無暇顧及酒精與否的遭遇;後者則是因為對各元素的敏感程度勢必會隨飲用口數的增多而漸次削減,因此若有也想要探究「酒精存在感」的朋友,這裡建議不妨從啤酒入口的瞬間便開始集中注意。畢竟...... 雖然口感與味道的變化也會有「適應=感覺不出來」的隱憂,但就程度上來說,卻到底還是比嗅覺來得有擋頭啦~ 算是一點在操作上的心得吧~ 寫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
總合來說,我覺得海尼根其實是一款相當「均質」的啤酒。這裡講的是它來自酒體的那份圓融感,儘管香氣輕柔/縈存、苦味淡致/札實,但若純就舌口間的觸覺而論,卻有一種令人感到莫名平均與醇潤的口感。從素材上看,與其他啤酒不同的是,海尼根改變了向來與其它穀類混搭的做法,而改為純以麥芽與啤酒花為原料。我想這或許便留下了它為何更能令人覺得口感一致的理由,那種類似虹吸咖啡般殘留在嘴裡的圓潤液體感,以帶有酒精及氣泡刺激的啤酒來說,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大約半個月前,我在家裡喝了一瓶新包裝、外觀看來有點像是小圓筒的鋁罐海尼根。不知是否因為當天過於乾渴、同時又邊喝邊吃晚飯的緣故,今天所謂「奇妙的香氣」與「有力度的淡苦滋味」其實都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再令我感到如飲料般麥香滑潤的醇厚甘甜,甚至,我根本就不記得我有喝到任何啤酒的苦味......
雖說口感的醇潤與圓融沒什麼太大差別,但當日到底還沒有今日飲評的種種體會。再加上當天其實光味道就跟過去的印象很不一樣,所以在那次的經驗之後,從開始挑戰的那天起,我都儘量讓自己保持在某種程度的「相同狀態」下進行試飲!從差不多時段與差不多地方的環境因素,到總是洗完澡、用完餐、飲前先喝下一口冰水的差不多的身體狀態,我嘗試讓自己在一個沒有流失太多水份、沒有受到其他味道干擾的狀態下試喝每天的啤酒,而今天口感的落差似乎也更證明了客觀條件(尤其飲用人本身)對飲酒感受的影響力,呼...... 還好我有先想到這一點...... 真是好里家在~~ ~..~
p.s: 海尼根一樣歸屬在泡沫濃密的一群,雖不像昨天Sapporo的2/3杯那麼誇張,但近乎半杯的泡沫,其實也已經蠻夠瞧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海尼根的泡沫雖然既多且密,但不同於其他「泡台啤酒」的退速偏慢,它將泡沫化整為零的速度倒明顯快上許多!大概不過是寫了幾個字字的時間,一個沒注意,原本半杯的泡沫便已經不知去向~(先生,你是煙嗎!?=..=)
p.s: 至於變苦時間,海尼根的新苦出現時間大約是2~3分鐘,算是在「耐擺」的均值以下一點點。不過要加以強調的,是它新苦出現的速度與幅度其實都沒有很大!意思就是雖然從新苦味的出現時間來看,海尼根似乎是款不太耐放的啤酒;但由於它不會一下就變苦很多、還有得撐,所以可說是一款滯空能力還不錯的啤酒~(用了怪比喻... @..@)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鵬這篇文章妙啊!
回覆刪除很羨慕你思考的靈活運用在文筆上的功力!^^
呵呵,那過了三十天,要寫一篇「喝啤酒最棒的十項下酒菜」的文章當作這本書的附錄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