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十日目‧百威啤酒】




  第十天!挑戰終於來到「1/3」這有點可觀的段落了!



  2006年的8月8號,除了挑戰天數變成兩位數之外,真要說起來,今天還確實是個不太普通的日子!首先,8月8日是每年的父親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過今年很趕巧,這天剛好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民間所謂「七月半」與「開鬼門」的日子。在爸爸節的同一天中元普渡...... 嗯...... 我相信當爹的人心情應該都挺複雜的...... -..-|||

  此外說也奇怪,儘管台灣每年夏天都會有颱風報到,但大致都還是一個個排隊出現。很少像今天這樣巧到兩個颱風同時朝台灣而來,甚至還讓氣象局發了罕見的雙颱警報!人說無巧不成書,還真是很多事都挨著一起發生了呀~~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再怎麼湊巧,可都還巧不過今天晚上開的大樂透。因為阿鳥我手上捏了總共10個號碼,但絕的是,結果竟然一個都沒中!ㄟ!10個號碼ㄟ!這可不是在抱怨沒中到200塊喔,是「連‧一‧個‧號‧碼‧都‧沒‧準‧到」...... 天啊,這會不會太瞎、呃,我是說運氣太好啊!?看來今天這個將傳說推向第10天的日子果真有點不尋常,還是乖乖坐在桌前喝挑戰啤酒比較好啊...... =..=


  雖然喝過不少美國啤酒,但如果我沒有太健忘,我想今天應該是我人生中頭一次喝百威。我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會一直沒喝過,或許就像某些人不會去全家或萊薾富買熱狗的理由一樣吧,我覺得這是種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忽略與遺忘...... 講真的,我總是會在買酒的時候忘記還有「百威」這個牌子,而且最扯的是,其實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


  跟之前Bar啤酒的經營結構類似,我手上這罐百威的製造商,是美國Anheuser-Busch啤酒公司下屬的子公司─「百威(武漢)國際啤酒有限公司」。意思就是「百威」其實是美國某間長名字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然後這個子公司去了中國開設分部,而最後,再由這個中國分部把我喝的啤酒給做出來。那...... 我可以問個跟之前一樣的蠢問題嗎?請問...... 我喝的到底是美國酒還是中國酒?......算了,當我沒問吧!反正我早就決定了無聊事做一次就好, 一直去追究那些原裝與進口的問題其實是很累人的。而且我所謂的「追求名實相符」,到頭來,可能也不過就只是一場龜毛而已...... 還是喝酒吧!喝酒比思考要快樂多了......


  從外觀上看,百威的罐子是很特別的!有點類似書捲起來後的內頁觸感,以鋁罐的包裝來說,算是一種相當少見的設計。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它品名─「百威®啤酒」中,寫在「百威」下方那小小的「®」符號,雖說很想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試了很多的方法尋找,但這次看來似乎連Google大神也無力招架,所以只有在這裡廣徵各路英雄相助,看有誰能告訴我它到底代表些什麼囉!(苦笑)喔,對了!百威英文名下面還有條小字,看了以後讓我不禁莞爾。那條英文寫著:「KING OF BEERS®」暫且不管那®到底在®些什麼,不過我可沒想到原來老美也愛玩這種把戲!我本來還以為只有咱們的「金牌王」會講自己是Super咧...... 嗯,不錯!我們真的越來越有國際水準了~~ ^..^


 ◎ 香 ◎

  香味是百威表現較弱的一環,如果真要形容,我想大概可以說它是一款香氣很「正常」的啤酒。這裡要稍微區分一下「傳統」與「正常」的差別。所謂「傳統」,指的是台灣人所熟悉的台啤原始路線。其酒香特色是帶有濃重的酒氣及酒味,同時因為就算喝完也還會持續在口中發酵,所以又會造成飲用者說話及呼吸時「生人勿近」的酒腥;後者則是指啤酒酒香的「中規中矩」,也就是其香氣多以啤酒本分的「麥香」為主,而較少出現其它突兀或刺激性的氣味。

  以這樣的定義為基礎,我認為百威是一款香味極其「正常」的啤酒。關鍵就在它那「沒什麼怪味道」的酒香表現,雖然只是一種單純的啤酒麥味,但卻令人從入口就感到一陣呼吸上的安心。


 ◎ 甘 & 苦 ◎

  百威之所以能得到目前「回甘」項目最多的星星數(三顆半星),原因在於它回喉的甜味相當明顯。大約在第一口啤酒下喉的3、4秒後便直接上衝,那份喉頭間回甜的甘香與勁道,截至目前,大概只有龍泉能以「後韻悠長」的特點與其拉成均勢。

  百威回甘的另一特色,在於它的甘甜通常會跟氣泡的刺激同時存在。這是由於百威氣泡的刺激性及續存性都明顯優於它款啤酒,所以當回韻開始在喉頭出現甘香的時候,會因為氣泡本身在咽喉與食道下降的速度較慢,而在喉間產生一種奇妙的刺刺的回甘。

  以回苦而言,百威的苦味大致可以歸納在較淡的那一群。而且因為它的回苦有種「切割」式的特性,所以很容易會令飲用者產生「根本沒啥苦味」的錯覺。

  所謂「切割」,指的是百威回苦與二次回苦間的空白時間比其它啤酒要長。以之前的Sapporo為例,雖說它第一次的苦口程度同樣相當輕微,但以間隔來看,其二次回苦卻幾乎是緊接著發生。但百威則不然!它不僅一次回苦的發生時間在回甘以後、較Sapporo晚,同時也因為苦味的輕微與迅速消失,因此甚至不太令人感到一次回苦已經發生!再加上其二次回苦並非隨即發生、力道亦不如Sapporo強勁,因此綜合來看,百威回苦的過程彷彿有種階梯般的段差感,並且也因為時間分母的受到拉長,而令飲用者在相對下減弱了對整體酒苦程度的認知。...... 不過話是這麼說啦..... 在口感上作出這種近乎魔術的時間錯覺!?雖然我一直相信生理會影響心理,但這種人都不一定辦得到的事,「啤酒」有可能做到嗎?會不會只是我想太多啊...... =..=


 ◎ 酒精存在感 ◎

  百威的酒精存在感相當稀薄,充其量不過是回韻以後的一絲閃現而已。儘管鼻腔還是會對它的存在有些微的反應,但那卻不過是會令人懷疑自己是否神經過敏的程度罷了!

  比較有趣的地方是,百威這款啤酒不僅幾乎沒有酒精的刺激性氣味,更進一步講,它甚至如同武俠小說裡的奇毒一樣,達到某種「無腥、無臭、無明顯酒氣、無過多口中殘留酒感」的程度!簡單來講,雖然評述先前曾用「薄苦的麥子汽水」來形容Bar啤酒,但百威更令人髮指的是,它竟然連所謂的「薄苦」也更加以用「切割反應」淡化,同時也因為沒有口感稀薄的攙水感,所以亦不會令酒質顯得過輕。大概就真的是一種「無糖麥味氣水」的感覺,它不止沒有明顯的「酒精存在感」,甚至就連身為啤酒的「酒」感,或許都還要比其他啤酒來得少上許多......


  整體來說,我覺得百威是一款只能以「太乾淨」來形容的啤酒。不止氣味上展現了完全與傳統台啤相悖反表現可能;同時就連口感、味道與回韻等等,都也以一份完全的「單純」,達到了某種讓飲用者無論在飲用當下與畢後,都不禁舉罐思索「它究竟是不是啤酒?」這個問題的程度。,我只能說它真的很像「汽水-糖+麥香」,那種單一但不枯燥的口感、一致卻不呆板的香氣,僅管韻間甘香的續航力有點不足、僅管充其量不太能稱作是作一款好喝的「啤酒」,但如果是以飲料的角度來加以評價,我相信它無論與食物搭配或單飲,應該都是一個比市售碳酸飲料要來得更好的選擇!


 p.s: 百威的泡沫量大致也走「正常」路線、沒有明顯的太多或太少,但它泡沫消解的速度卻不比海尼根或Bar慢上多少。一樣差不多是轉眼間就變作一杯沒有泡沫的啤酒,講句玩笑話,如果真把它當作「汽水」的話,這樣的泡泡表現算是很正常了啦~~~ ^..^|||


 p.s2: 百威因為本來就沒有苦到哪裡去,所以就變苦來說也就不是那麼的容易。根據我很努力把知覺都集中到舌頭的結果,它出現實質新苦的時間大約是6~7分鐘左右。不過講變苦也到底只有一絲絲的程度,而且在此之後之閒置亦沒有造成很大的改變,所以嚴格來說,應該又是一款「滯空能力很好」的啤酒了~~ (我... 我又用了怪比喻... OTL)


4 則留言:

  1. 雙月鳥同學:

    請問我可以把你的部落格加入我的友善連結嗎?

    回覆刪除
  2. 農曆七月過生日?
    那還真是辛苦妳了...
    不過... 「閃光彈」是什麼?

    回覆刪除
  3. 再次查證之後,發現®指的是registered。商標已註冊的中文翻譯則是正確的。 XD

    回覆刪除
  4. 深山飛瀑水花濺 左思右想自尋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