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0┐【感謝&扁嘴】媒體哈哈鏡



  約莫週前,中時報系的唐嘉邦記者來電,向我訪問有關「淡江大學圖像漫畫研究室」(咱們家)現正進行的「臺灣漫畫耆老訪查計劃」。唐記者表示,與我通電話前,已採訪過研究室主持人、計劃負責人:淡江大學中文系馬銘浩副教授(咱老師);因此,在瞭解了計劃的概要以後,希望能和負責執行的我,聊聊其他相關的細節。



  獲悉來意,說實話,我很開心。與研究室、團隊、個人上不上報、出不出名無關,我所高興的部分,在於終能有些來自媒體的關注,落進了「本土漫畫」與「創作前輩」的世界。於是,我盡力說明了本計劃的宗旨、目標、緣起與動機;當然,也包括了我們所規劃的執行方式,以及規劃時的著眼點。以下,是我今天看到紙本以後,循著中時電子報所找出的相同內容:



   訪談台灣漫畫耆老 淡大趕快做
   2011-07-27 中國時報 【唐嘉邦/新北市報導】

   淡江大學中文系圖像漫畫研究室正進行一項台灣漫畫歷史研究,
   並招募「台灣漫畫耆老訪談計畫」工作團隊,透過訪談台灣耆老漫畫家,
   並將訪談內容整理出版成冊,替台灣漫畫史留下見證。

   負責圖像漫畫研究室計畫的中文系副教授馬銘浩指出,
   台灣的漫畫界一窩蜂倒向日本,其實台灣出現過許多很好的漫畫,
   現在全世界都很重視漫畫等圖像文化,連大陸都推出「十年漫畫計畫」,
   但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始終不被重視。

   為此,圖像漫畫研究室開始相關研究,
   首先從八月起要對台灣漫畫耆老進行訪談,
   目前有來自各系所近廿名學生報名參加。

   淡大中文系博士生周文鵬指出,
   首先訪談的對象是光復初期第一批的漫畫家李闡、許貿淞等人。
   李闡的漫畫在當時報刊雜誌上獲得極大迴響,隨後也從事漫畫研究;
   筆名「許松山」的許貿淞則和游龍輝並稱武俠漫畫界的「北許男游」,
   有《流星神拳》等百餘部作品問世。

   周文鵬說,老一輩的漫畫耆老必須盡快進行訪談留下紀錄,
   因為過去曾發生本來要訪談的徐麒麟老先生,
   沒想到他卻突然過世了,所以必須趕快做,避免再生遺憾。


  因為不是習慣被訪問的人,所以我不太瞭解,究竟怎樣的失真程度算是正常。以第一條紅字部分為例,印象中,當對方詢問我「本計劃是否以李、許兩位老師為預計訪問對象」之後,接著便繼續詢問「為什麼以他們為首批訪問對象?」。因此,我便分別說明了李老師隨政府遷台以後,活躍於政戰系統、報章漫畫,並潛心鑽研漫畫研究的歷程;以及許老師早年在武俠漫畫流行時,曾以多產而豐富的故事,當紅於本土武俠漫畫界的事蹟。也許,言談間並沒有明確交代年段的區界;但事實是,我其實沒有並給出「許貿淞老師是光復初期之第一批漫畫家」的概念......。我所表達的是:「李、許兩位老師,各自有其重要於臺灣漫畫發展的面相與地位,所以我們在執行計劃時,才希望能以他們為首批訪問對象。」我不反對記者執筆時的主觀見解與推論,但如果可以稍再確認一下,相信更能周圓許多。

  同理,第二條紅字的部分,當下我與對方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許老師當年畫過非常多作品,總共大概有百餘部之多,是當年非常知名的武俠漫畫家。也因為這樣,所以他與游龍輝老師被雙雙喻為一方之雄,有『北許南游』之稱......,呃,或是『南許北游』......。不好意思,這個可能要再確認一下。因為事出突然,我一下子沒辦法太肯定。」結果,如同大家所看到的,所刊出的內容,不僅真的照著我一時想岔的敘述,寫了恰恰相反的「北許南游」;甚至就連「南方」的「南」,也寫成「男方」的「男」......。我承認,事後馬上翻書,確認應作「南許北游」的我,因為過於認定「不確定的東西不會被刊」,所以沒有馬上追發mail加以補述,的確有所疏失。這也讓我領悟到,今後如果還有被訪問的機會,如果還有認為「不能刊」或「有待確認,不該直接刊出來」的東西,應該主動提出要求,以免差之千里。

  最後,有關徐麒麟老師的部分,我想在此澄清:他老人家其實從來就不知道有「臺灣漫畫耆老訪查計劃」的存在。還原對話,當時我主要是在表達:「其實,在匯聚出『耆老訪查』的構想以前,我們很早就有『逐一訪問漫畫界的老前輩,整理相關閱歷資料』的念頭。例如徐麒麟老師,我最初見到他的時候,就在想著,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親自拜會、訪問他老人家,為臺灣漫畫留下一些珍貴的史料;沒想到,數月前卻聽聞他過世的消息。難過之餘,也深刻體認到耆老計劃的重要與必要,知道一定得儘早著手。」我太不瞭解,為什麼最後所呈現出的報導,會傳達出某種「我們已與徐老師約好,但卻措手不及」的感覺。「必須趕快做,避免再生遺憾」的確是我想凸顯的,但箇中的因由與邏輯,卻似乎不能如此登堂入室、佔徐老師的便宜......。

  如同開篇所言,我真的非常感謝中時報系的唐嘉邦記者,願意花時間採訪我們、整理這些有關本土漫畫的資訊。我知道,或許我在倉促之間,有些說話、表達仍不夠精準,實須自我警惕;但我也企盼,未來如果還有類似機會,需要敝人或敝單位提供報導素材,希望各家媒體先進,能夠利用定稿以前的短暫時間,讓我們秉持學術單位的本份,稍事「確認」的義務。我每天都會收E-mail,手機也24小時不會關機;如果需要我協助,真的不用客氣!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