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啤酒旅行後記(中)】



  這兩天電腦因故廢了功,我因此第一次知道,原來所謂的power壞掉,竟是這樣的相仿於與好友死別......



  前天本來午覺正酣,但一個起身喝水,回頭卻發現我可愛的小白就這樣慢慢、慢慢的沒有了平常呼吸般運轉的聲音...... 本來炯炯有光的電源目睭,這時候亮度漸漸的弱了下來;而原先彷彿心跳般強勁的風扇頻率,這時候也一秒輕過一秒、似乎突然失去了多年來支持著它不斷旋轉的力量。就這樣,我的小白無聲了!只在最後吐出一抹微弱的停機聲響,這個瞬間,我竟然想起了電視上那種心電圖跳回平線的場景。只能一再癡人般按押著眼前無效的電源鍵,但這種看起來像是心臟電擊般的急救行為,對我手中(某種意義上我真的抱著它!因為我右手按電源,而左手則扶著機身、在後頭扳弄著總電源。)越來越虛弱的小白來說,其實,早就已經不具任何的意義了...... 於是,我失去了總是暗地裡為我努力的小白;於是,我過了兩天沒電腦可用的久違生活,然後一直到現在才有辦法上來爬文...... Orz


 (二) 關於啤酒 (啤酒變因篇)


  回到正題,這次要交代的是對於啤酒好喝與否的諸多變因。話說自從知道我邊喝邊寫了30款啤酒之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概就是「那你覺得哪款啤酒最好喝」了。其中當然也零星出現了許多包裝系與保存系的有趣問題,以下我就稍微整理一下吧!


 ◎ 口味與酒種


  如果要將「啤酒」這種東西做出區隔,最好的方法,我想就是從口味的輕重之間著手了。這裡仍是要再次應用那好用到不行的「光譜觀念」,因為整體來看,其實所有的啤酒,大概都能在光譜兩極的輕重層遞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於是必須觀注的重點就成了啤酒本身種類的問題,畢竟所謂口味輕重的區別說到最後,其實也正好會重疊到啤酒在生、熟系統之間所最主要的口味的不同。


  儘管沒有一定的學理依據,但相對來說,經驗法則還是告訴我們,生啤的口味普遍要比熟啤來得輕了一些。其中的緣由可以散見30天的文章之中,而假使一言以蔽之,其實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熟啤那「去酵母」手續中的加熱行為。就像平常我們熬湯那樣,如果將已經完成的東西經過再加熱,不管怎麼小心控制火侯,終究還是會對成品本身產生好壞不等的影響。尤其是像啤酒這種帶有苦味的液體,通常此般偏向負壓的味道都只會因加熱煮沸而越發紮實,如果姑且不論苦味內蘊的滋長與否,其實很少有所謂越煮反而越不苦的情況發生。因此一個不得不談的大前提,始終是每個人對於口味喜好的不盡相同。一切端看本身偏好與啤酒特色的呼應程度,阿鳥因為本身喜歡清爽與不苦的口感,所以如果問我喝了30多種,究竟哪種最好喝,我想除了金色三麥之外,我回答的順序應該還是會從生啤酒的系統往下排~ XD


 ◎ 鮮度


  我想鮮度這回事,應該可以算是這次挑戰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了!舉例來說,雖然曾經喝過順口好喝的傳統台啤,但換個時間地點,同樣的罐子卻不保證能帶來相同的飲用體驗。但明明就是一樣的廠牌,甚至就連購買的商店都一樣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呢?經過了比較與思考,我認為箇中問題還是大半都出在啤酒鮮度的身上。


  鮮度與保存期限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就像我們有時會照吃過期了一兩天的泡麵那樣,雖然保存期限通常都是一年、半年這樣的整數,但講到底,無論食物或飲料,其實並不會真的那麼精確,只因為與保存時限有前後一兩日的差距而出現新不新鮮的差別。也就是說這裡真正重要的或許不是保存時間的底限,而是在這段動輒可以長達兩、三年的時間裡,食品本身究竟是否超過了它食用上的黃金時間。


  「黃金時間」的具體觀念來自《中華一番》的卡通與漫畫,雖然有點扯,但對食材與飲料來說,我確實相信它們會有某種最好吃與好喝的時間帶。就像有些紅酒需要醒酒、有些料理需要擺放入味,這種黃金時間的效應其實同樣也會發生在啤酒身上,而且也因為啤酒本身同時帶有負壓(苦味)的特性,所以從要求甘苦協調的表現來說,反而是比其他的飲品來得還要更為纖細。我想這便解釋了為什麼同款啤酒常會在口感有所差異,講到底,其實終究仍是一個有沒有契合在黃金時間裡開罐飲用的運氣遊戲。因此我們也不難發現為什麼「有青才敢大聲」,因為雖說鮮度與保存期限是兩回事,但不管怎麼講,日期越新、剩餘保存時間越長的啤酒,總是比較有機會處在黃金時間的狀態裡頭!


 ◎ 包裝 & 保存


  忘了之前是誰問我(好像是青小鳥吧?),想知道到底是鋁罐還是玻璃瓶裝的啤酒比較好喝。從包裝的角度來說,這兩種材質除了容量的不同之外,最大的差别,在於鋁罐裝的啤酒必須背負某種酒體變質的隱憂。還記得飲評海尼根時,我曾經提出某種混雜在酒液之中的金屬氣味,這便是以金屬做為啤酒容器的最大風險,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對內容的酒體產生影響。


  除非放置的時間過長,否則在一般狀況下,啤酒其實不太可能與鋁罐產生相互性的質變。因此這裡值得深入探討的是其中的原因,而追根究柢,我認為問題應該是出在啤酒的保存狀態。雖然我們總是在超商的冷藏櫃裡選購啤酒,但仔細想想,我們卻似乎沒有在意過冷藏之前的保存情況。阿鳥我就曾經看過整箱的啤酒在騎樓下被陽光曝曬,即使不喝,我想這24罐的檔次也大概不會比其他同廠啤酒好去哪裡、甚至還有可能因為這種變相的不均衡受熱,而在口感上呈現出某種程度的轉變。

  
  又或者是重複的冷藏與退冰。如同生鮮食品的質感一般,儘管沒有腐壞,但食材的優劣絕對是與重複冷藏的次數成反比。一個簡單易懂的理由是組織會因降溫而有所改變,就像水在結冰時的體積比液狀時要大,所以有過冰凍整根香蕉經驗的人一定知道,香蕉結凍後由於原來的組織已經受到破壞,因此就算再讓它自然退冰,其實也無法再回到原貌。取而代之的是結構在受到水分固體化的突破之後,所留下的無法再留存水分的稀爛版香蕉......


  雖然不是將之冰凍,但重複的冷藏或退冰啤酒,可以想見的是酒質將會因溫度的一再上下而產生變化。此時酒中表現元素的纖細均衡將有受到打亂的可能,而且令人不安的是,由於這並非是啤酒所習慣面對的正常環境,所以影響程度的是大是小,講到底其實根本就沒人能夠預知...... 由此可見,從喜好到包裝,足以影響一款啤酒是否好喝的因素實在多如牛毛。所以阿鳥這30天來的飲評其實也只能僅供參考,畢竟一個月的時間之中,偶而也會聽見一些相左的回應。姑且不論是否真與鮮度等條件有關,但如果以各人喜好為前提,那或許每個人對每款啤酒都會有所不同的見解。也許真正嚴格的作法是每款各喝一手之後再來統計,但要是真的這樣搞,我看我應該會先肥倒在路邊了吧...... =..=


(待續......)



8 則留言:

  1. 小白~小白~給你糖吃
    要乖乖的哦~

    回覆刪除
  2. 哈哈,急救小白那一段真的描述的很活靈活現而且很爆笑ㄋㄟ..
    XD

    回覆刪除
  3. 等Vista出來再說吧?
    現在就要排隊花錢有點早XD

    回覆刪除
  4. 其實不是等東西問世的問題啊...
    小白的意外送醫讓我這個月多了筆額外的開銷~
    就算我花錢,其實也得跟龜派氣功一樣,要先聚點氣啊~ XD

    回覆刪除
  5. 小白~~小白~~你在哪裡~~
    啊,可魯來了,那,小白掰掰囉。

    回覆刪除
  6. 不要啦~ 馬爺~ 人家要小馬~ 不要可魯~~ 【害羞甩手】

    ↑ 靠... 我自己都覺得畫面有點嘔心... 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