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二十二日目‧MURPHY'S愛爾蘭黑啤酒】
今天發現,雖然冰箱裡等著我去喝的啤酒越來越少,但不知道為了什麼,剩下的啤酒裡,似乎將近一半都是500ml的大罐裝!當然,對我這隻酒鳥來說,要喝完是不成問題的。但因為今晚實在吃得有點撐,所以當我看到眼前的啤酒容量突然變多,講實話,我還真有種不太想去開它的感覺...... 難道真的越接近尾聲便要越來越艱難嗎?不行,我得撐下去!來吧,500ml大軍們!以今天的這款「莫非氏愛爾蘭黑啤酒」為首,看我把你們通通幹掉啦~~~
◎ 香 ◎
跟之前喝到的黑啤酒大不相同,令人意外的,莫非氏的口中表現竟是如此風平浪靜。不僅開罐間沒什麼立即展現的香氣,甚至就連入口之後,似乎也都沒什麼酒香、沒什麼能宣示它是啤酒類飲品的氣味。唯一稍微有點特色的,大概就是它那會不禁令人錯認是咖啡的味道了吧......
莫非氏的初口感受是相當奇妙的。沒有一般啤酒會多少表現出來的「酒感」,取而代之的,是某種類似咖啡的隱約淡香,在彷彿絨布般的柔順口感中微微顯露。一種帶點輕炭燒味、介在麥與咖啡豆之間的濃郁氣息,因為啤酒本身酒感不明的特性,所以回苦發生之前,有著令飲用者錯覺喝到了黑微燻咖啡的可能。不過因為這樣的氣味其實並不明顯,所以只要回苦開始活動,存在感的差距便馬上會令它消失無蹤!
◎ 甘 & 苦 ◎
莫非氏也是款很難察覺回甘的啤酒。其回香的微弱程度,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廠商在製作時忘了放進甘甜的要素!只有一抹幾乎無法再淡的漂渺甘香,不過說實話,因為莫非氏本身的苦味並不算輕,所以我很懷疑那會不會只是一份「虛擬的甘甜」......
與回甘的薄弱恰好相反,莫非氏的回苦,帶有一種深具質量的紮實。不過因為口感表現得不如一般啤酒立體,所以在苦味的體驗上,卻又總是一種會令飲用者心生狐疑的演繹。就像房子的三米挑高突然被壓成兩米那樣,相對於其它苦味啤酒的苦意全方位肆虐,莫非氏將自己的酒苦鎖在舌根、舌側、齒後等部分發生,並在回苦的反應過後,讓它們退聚在喉結附近的位置緩慢消失。不過因為在分母(反應與知覺空間)減少的情況下,酒中身為分子的苦度不但沒有降低、反倒呈現出一種凌駕了它款啤酒的厚實,所以莫非氏無論回苦的初勁與延展,都在本身如此的特性下更獲得了凸顯!於是味覺的空間受到壓縮,而莫非氏也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之下,將口中酒苦以一種「扁平但具厚度」的方式弔詭呈現。簡單講就是種「既薄又厚」的矛盾感受,但因為口內味覺與空間感的交互作用,令莫非氏不僅成功具現了這份矛盾,同時也令自己成為一款「乍看清爽非常(因為啤酒該有的它都不太有)、其實口味很重(雖然其它元素欠缺,但苦味確相當實在)」的特殊啤酒。
◎ 酒精存在感 ◎
莫非氏之所以會被誤認為咖啡,另一個原因是它酒精存在感的極度微弱。上文曾說莫非氏是一款「酒感不明顯」的啤酒,再精確點講,或許它更是一款連酒精刺激都幾乎沒有的啤酒!往好的方面想,因為沒有刺激感,所以容易異常順口、近而形成飲用時「絨布般柔順」的口感;但沒有酒精氣味的缺點卻是不易產生啤酒靈魂的「酒感」,甚至就連黑啤酒最獨特的「氣味」特徵,也似乎因此而變得難以呈現了......
我們不難發現,雖然「酒精存在感」一直在挑戰中被視為某種負面的評論基準,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個讓啤酒之所以能成為啤酒的氣、味要素,而也因為本身易於揮發的特性,所以背負了令氣味表現更能活躍的責任...... 酒精啊酒精,我錯怪你了嗎?向來只知道你會讓啤酒變得嗆鼻,卻不知道沒有你的啤酒會變得這般軟若無骨!儘管我還在思考,想知道雖然沒有你,但要是莫非式不那麼苦的話,會不會其實是一款很讚的啤酒,但事實是在這些之前,你的缺席卻早已讓它的香氣失去了觸媒。酒精啊酒精,看來我還是錯怪你了吧......?
整體來看,雖然已經是第三次使用這句形容,但我卻還是得說:莫非氏是款很不像啤酒的啤酒。這次的重點是在它對於「苦」之外一切啤酒要素的缺少,講得誇張一點,我甚至覺得它還更像是款有打泡沫的炭燒黑咖啡!
雖然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上下失據的位置,但老實講,我其實還蠻喜歡它那種絨綿順口的溫柔感。還是忍不住想去假設如果它擁有了黑丁格的張力會是怎樣的光景?或許我是一直都對這種溫潤的口感情有獨鍾,所以才會忍不住要為它的瑜不掩瑕而感到惋惜吧......
p.s: 雖然之前曾經用「鮮奶油」形容過豪格登的泡沫層次,但或許這個說法其實更適合形容今天莫非氏的泡沫表現!經過一段時間的閒置,圖中莫非氏本來顏色分明的兩層泡沫,最後會逐漸聚合成上層的白沫形態。而其結構的組成方法與一般的酒沫大不相同,不僅泡沫分子極其細致,甚至就連質感也更為滑潤、富有光澤,同時又幾乎不會消解,只是如此柔順的相接在啤酒的表面。活脫便是一種近似於蛋糕奶油的狀態,又或許更似慕斯,總之是種至今尚未見識過、足以令人再三驚奇的酒泡形態!
p.s2: 或許是因為本身酒感的不足與苦味的明顯,對莫非氏來講,「變苦」這件事的發生其實極不明顯!以閒置了將近10分鐘的狀態來說,其苦味大致仍不脫於原本紮實的質量,儘管想要尋找新苦,但原先苦味的鮮明,卻始終會令人找著找著就迷失依準。因此我認為不妨姑且將其看作是一款「不太容易變苦的苦啤酒」,雖然不到像巧樂、福斯特那樣沒有觀察意義的程度,但事實卻是在它原本的苦味之前,有沒有新苦出現,其實是一件很難去細部察覺的差事~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哎..要減重不早說..
回覆刪除http://blog.roodo.com/kimochi_lila/archives/2006285.html
來吧..記得睡前早起做...^O^..
台票means新台幣...「自創名詞」
回覆刪除也就是一百元馬全家...喔不...馬全身的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