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BLOG傳說‧二十九日目‧伯丁罕甘醇啤酒】
第29天。挑戰即將在明天結束,回頭看了看,不禁覺得有點感傷。就像海哥兒在他挑戰感言裡講的那樣,有時其實連我們挑戰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這一路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不過我想回憶與感慨的情緒就先在這裡打住吧。畢竟還有一天,這些話等挑戰成功後再來說也不遲。
雖然已經是倒數第二天,但我卻好像還是沒有改掉自己兩光的個性。話說我今天照慣例開冰箱喝酒的時候竟然發現還剩三款!可能是因為後來補買了朝日的SUPER DRY吧?總之現在的情況是我似乎多買了一款,但因為不想更動我準備在第31天寫後記的計劃,所以我勢必要先暫時捨掉一款不喝。權衡了一下,雖然三多利的生啤是我從買酒當天就一直想嚐試的作品,但因為歐洲生啤剛好剩下兩款,所以為了讓整個飲評版圖較為完整,我決定今明兩天先以「伯丁罕」、「健力士」的順序走完歐洲。而至於剩的那款三多利怎麼辦呢?因為我一定會忍不住去喝,所以就姑且當它是現在很流行的「隱藏版」吧!XD(果然,越想喝的就越喝不到...... 人生真的是個機車的莫非定律......Orz )
◎ 甘 & 苦 ◎
印象中似乎沒有一開篇就討論回韻的情況,但對伯丁罕來說,我認為它的確有讓我如此排序的理由。因為它的回苦表現實在太過特殊,幾乎是一種更超越了巧樂的境界,如果不先釐清它的酒苦特性,那這就會變成一篇很難下筆的評述文章。
伯丁罕整套回韻的關鍵在於一個「緩」字。雖然可以清楚意識到感官中的某種劇烈過程正在反應,但它表現出來的方式,卻又是那麼弔詭的,一種彷彿暴風雨前的寧靜。就像是海嘯前潮水的驟退一般,當這片詭譎的靜謐開始消失,可想像的是,馬上將會出現一陣經驗所無法估計的侵襲...... 果不其然!儘管伯丁罕從入口到下喉後的數秒裡都沒啥表現,但它奇到不能再奇的回苦,卻像是聚滿能量的龜派氣功一樣,總得等到最後的橋段才會出現!但不同的是龜波總只要極短的時間就能攻擊完畢,而伯丁罕的回苦卻不知在忙什麼,竟然像個做約會準備的小姐一樣,以一種極耗時的速率在進行作業......
從口感來看,發生在飲用尾勁的伯丁罕回苦,其苦意特色是一種「蛛網」般的感覺。蛛網是一種很輕的東西,而若是從質量感來說,因為本身反應時間拉長的特性,所以伯丁罕的苦味,其實一時之間會給人一種頗輕、好像嘴裡有什麼吐不出來的東西在分解的感覺。再加上這份苦味又有強弱之分、涵蓋的範圍甚廣,所以如果從「接點成面」的概念來理解它出現的位置與結構,那麼具備「輕」、「廣」兩大特色的「蛛網」,其實是種不管從那裡看都異常貼切的形象。
以「蛛網」的特色為基礎,矛盾的事情再度發生!原來伯丁罕雖然的確以舌根兩側的強苦為結點、向外與輕苦交織衍生一面苦網,但如果以回苦的力道來說,它骨子裡卻絕對不是一個「輕」字就能了事!以一種貌似淺淡的表現作為幌子,伯丁罕的酒苦不但無比紮實,而且也因為始終源源不絕的苦口續航,所以對我這種喝不了苦的酒客來說,它其實是一款讓我喝起來痛不欲生的啤酒...... 我的臉在飲用過程裡一直都皺得像個包子!實在很難想像啤酒也能擁有如此「內功」。就像被什麼「隔山打牛」的奧義給扁到一樣,明明看起來不是很重、明明感覺起來也不失清爽,但發作以後才知道,原來內勁貫體是這樣一種被殘忍蹂躪的感覺...... Orz ...... 什麼?問我回甘的情況?...... 請大家體諒包子臉阿鳥所受的感官摧殘吧!除了「啤酒含在嘴裡有股清甜」這件事還算能感覺之外,吞下去之後的一切回甘或甘香,我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 囧rz
◎ 香 ◎
除了裝杯與初入口時的清香之外,對伯丁罕的香氣認識,應該大多還是停留在那段反應過程裡的奇特表現。彷彿有種知其存在、但難以名狀的詭譎氣味,雖然明顯感到有某種味道在口中離合、發散,但因為實在無法想到類似的感受加以形容,所以只能勉強當它是種「消炎膠囊的藥味 - 刺激 + 橡木桶味」般的隱約感覺,但說實話,我覺得很心虛...... =..=
◎ 酒精存在感 ◎
伯丁罕的酒精感與莫非氏相仿,大抵來說,算是一款沒什麼酒精刺激的啤酒。或許也正是因此才造成它香氣表現不明顯的後果,雖然苦味的強襲可能也是部分變因,但似乎自莫非氏而來的「酒精效用假說」越來越顯眉目,看來在泡沫、清爽、口感等多次推論失敗以後,總算有了個讓我精闢分析之後不會馬上灰頭土臉的機會啊~ XD
雖然這樣講對酒廠不太好意思,但整體來說,我覺得伯丁罕是一款有夠「奇怪」的啤酒!儘管酒體裡的清爽不會令我懷疑它生啤的身份,但無論是從感受的反應過程或是苦味的演繹方式來看,別說生啤,以喝到目前的經驗來判斷,我認為甚至沒有一款熟啤擁有與它類似的表現!也許花旗啤酒「深水未爆彈」的特性可說最為接近,但比較起來,伯丁罕這種「深水廣角緩爆重創彈‧強餘波型」的詭異境界,卻無疑更是種彷彿已不太像啤酒該有的性格...... 我該說什麼呢?嗯...... 歡迎收看今天的世界無奇不有...... Orz
p.s: 伯丁罕的泡沫型態與莫非氏類似,一樣是種彷彿鮮奶油般的細膩質感,在從分層到聚合的沫化過程中完成表現。不過外觀上似乎伯丁罕的泡沫還要更多,而比對兩者罐身上的資料記錄,如此特殊的酒沫表現,似乎都是因為罐內附有所謂「壓力氣囊」的裝置。雖然資料內文寫的是「開罐後使啤酒細緻」,但從結果來看,或許更是就泡沫的表現上而說了~ XD
p.s2: 伯丁罕的新苦時間,一樣如同莫非氏般可堪閒置。先前曾有資料解釋酒沫的功能在於「隔絕空氣、防止啤酒二次發酵」,如果此種說法為真,那麼或許這兩款啤酒一生一熟的啤酒便是因為泡沫的表現相似,所以才能同樣擁有10分鐘上下的耐久程度吧......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喔喔~ 對了~~ 講什麼"沒禮貌"啊...
回覆刪除我沒寫完也無所謂啦~
我寫東西很慢,卡早po卡有眠啦~ XD
OK啦~ 當自己家咩~
什麼時候po都行啦~ XD
哇哇!推「蛛網」!
回覆刪除通常我只有喝苦茶的時候,臉才會皺得像包子耶,哈哈!
伯丁罕是我目前台灣喝過的啤酒中~還是最順口喜歡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