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鞋

日前買了雙新鞋。雖然不算是什麼太特別的事,但卻讓我產生了一些奇妙的聯想。



  小時候是很少買鞋的。一方面因為小孩子常常喜歡光腳,一方面也因為當時身體不好,所以除了上學之外,真正在外頭活動的時間其實不多。不過諷刺的是,到了真的可以自己決定怎麼搭配穿著的現在,買鞋的頻率,卻反而要比童年時候來得更少。為什麼會這樣呢?仔細想想,或許是因為買鞋實在是件過於麻煩的事吧?腳板長度、靴頭寬度、皮革軟硬、透氣性、包覆性等等,對非運動的鞋種來說,這些都是必要的考量條件。再加上鞋子畢竟是種以舒適為最大前提的物品,因此要找到一雙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的鞋,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因為個性的關係,我其實很不能承受試穿時的氣氛。那種麻煩店員拿東拿西、但卻又不一定真的要買的情況總會令我坐立難安,所以惡性循環的結果,自然是更少有買新鞋的念頭了。


  我漸漸發現,買鞋之所以麻煩,其實更多的原因是與商業的競爭手法有關。往往現在架上的鞋款大都只能存活兩季或更短,而為了避免這種臨時斷炊的窘境,我曾經有過多買一雙甚至兩雙球鞋回家備穿的經驗。因為向來不是會刻意求新求變的人種,所以如果店家一直都有供貨,我相信自己一款好鞋能穿超過五年。只不過這樣的行為,卻總是因為廠商樣版的停產而一再中斷就是了……


  「喂,你很誇張耶!怎麼一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沒有啊!」在我執著於舊款、甚至對適應新款有點畏懼的時候,朋友總是如此對我說。不過因為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在「鞋」上挑戰未知,所以對他的吐槽,也幾乎都只報以無奈的苦笑。我該告訴他自己見血的往事嗎?曾經有過根據外觀挑鞋的經驗,但衝動的結果,卻是一次索價不斐的腳底淤血與腳跟開花。我確實很佩服這名友人那大無畏的勇氣。但與其冒然接受未知,我似乎寧可花多點力氣在自己信任的曾經。


  「或許,是為了一份安心吧?」總是去相同的地方吃熟悉的早餐、總是去一樣的地方買鞋、買3C、喝咖啡…… 在一直被取笑為慣性男的生活裡,買著買著,某天我心裡突然有了這樣的答案。一種希望能在最小限度的變化裡一如往常的心情,我想,這或許便是我會一直選擇買同款球鞋的原因。不是不好奇未知,但相對之下,我其實更怕錯誤的決定會引刀自戕。一直認為只有已知才能確保不出意外,所以對於有過實際體驗的事物,我總覺得有份更為踏實的安全感。這該算是腳踏實地還是過於怯懦呢?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因為我始終相信綵排會讓許多事物真的更趨完美,所以先前買的這雙新鞋,其實,仍然還是我的一雙舊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