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評論與賞析5
圖像要素作用於漫畫系統的敘事功能,大致可以歸納成四項檢視標準,分別是:穩定度、特色度、氛圍力和表現力。這些當然不是罕見的詞彙,但必須釐清的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它們所指涉的意義與內涵,其實不見得相同於眾人習以為常的認知。以下,本文將依序說明之。
(一)穩定度
多數人以為,一名穩定度不佳的漫畫家,等於會畫出許多醜圖或怪圖的漫畫家。這樣的想法,乍看之下似乎頗為合理,但深究而論,如果從圖像表現的特性來看,圖像能力不穩定的漫畫家,其實並不等於畫不好圖的漫畫家。觀乎字義,「穩定」的意義,在於無所變動,抑或變動幅度不大,能維持住一定程度的常態。一如穩定的歌手,將能重覆以相近的表現,演繹同一首曲目;又像是穩定的弓箭手,能夠重覆在相同的射程間,操控箭矢命中靶心。換言之,如果一名漫畫家堪以穩定來形容,那麼他之所以被人們這麼稱呼,其實就不該是因為他一直畫得很好或不好,而該是因為他筆下的圖形,一直都維持在某種一貫的狀態,沒有形成顯著的落差。
漫畫家不同於其他圖像工作者,必須完成大量的圖形,藉以串起流動的敘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特別需要重現事物的能力。不僅在將真實事物化為平面圖畫的過程中,完成三次元至二次元的一次重現;另一方面,在二次元的敘事表現中,也無可避免地,必須重覆描繪相同事物,進行無限延續般的二次至多次重現。以主角為例,假設一頁原稿可容納八格敘事,那麼一場簡單的格鬥戲碼,相同的人物造型,最多就得重覆繪製八次。再加上動作與構圖的變換,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無法透過筆繪的結果,令讀者明確意識到畫面中正重覆出現相同的人、事、物;那麼,漫畫立基於圖像要素的敘事功能,便無法構成流暢的行進,難以承載訊息的傳遞了。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