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亂馬1/2》與《櫻花大戰》/聲優=歌手?



  當「聲優」接起了現實世界與故事世界以後,最先出現操作空間的,便是能夠善用「聲音」,驅使閱聽者「聽聲辨人」的經營項目。在這之中,「廣播劇」和「歌唱事業」,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兩種型態。以下,我們就先聊聊相對簡單,但效益卻又極之顯著的後者吧!



  平心而論,「動畫聲優兼歌手」,其實是件相當自然的事。一方面,當群眾在心理建構了兩者的認知關聯以後,便很容易循著「聲音」,希望多獲得一些「不同於動畫內容」的東西;另一方面,除了「配音」以外,「動畫影集」這種東西,其實本就開了很多扇窗口,等待聲優們的發現與發揮。

  「如果動漫角色要唱歌,大家會希望他們唱些什麼呢?」,或者換個問題:「如果動畫影集要製作主題曲,大家希望由誰來唱呢?」,因為浸淫於「作品」、「角色」、「影集」之間的關聯,所以面對這些提問時,絕大多數的閱聽群眾,都會希望看見「主角自己唱主題曲(片尾曲)」的情況,或是被這類假設給誘發出極高的興趣。尤其,早年所謂「動漫歌曲」的內容和旋律,往往都與作品本身的風格極為貼近,進而產生非常鮮明的特色;例如《北斗神拳/愛をとりもどせ》、《聖鬥士星矢/Pegasus Fantasy》、《亂馬1/2/じゃじゃ马にさせないで》......等(我們這個世代所熟知的)經典曲目,在那種狀態下,「動漫歌曲」與「動畫作品」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量身打造」,倒不如用「(彼此)非對方莫屬」來形容,還更顯恰當:



【北斗神拳OP:取回愛吧!】



【聖鬥士星矢OP:飛馬座的幻想】




【亂馬1/2OP:じゃじゃ马にさせないで


【亂馬1/2ED:Don't mind,新來的小哥~Don't mind lay-lay Boy~】


  必須釐清的是,這裡所討論的「非它莫屬」,與「好不好聽」之間,其實是有距離的。「適合作品」的歌不見得一定「好聽」;反過來說,「好聽」的歌,也不一定「適合作品」。我們當然可以期待一首動畫主題曲「風格獨特且悅耳好聽」,但事實是,不是每次兩相加總的結果,都能產生絕佳的化學效應。是以,我想凸顯的重點,主要在於「歌曲表現」與「故事氛圍」之間的契合度。也正因為著眼於演繹感的有無,所以像《灌籃高手/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七龍珠GT/DAN DAN 心魅かれてく》這類動畫主題曲,雖然好聽,但在我的理解中,它們與作品內容的連結感,卻相對顯得若即若離。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個人認為,應該非《神劍闖江湖/1/2》莫屬了......:


【神劍闖江湖OP:1/2】


  很多人認為,主題曲「適不適合?」、「好不好聽?」,都是非常主觀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對我來說,無論產業面有多少利益交換的考量,既然叫做「主題曲」,既然作為動畫影集的「Opennig」,那就必然要與故事有所相關。不然,憑什麼每次看動畫都得先聽這首歌呢?也因為這樣,所以每當我看見「隨便塞首流行歌充當主題曲」的情況時,便會很激動地一肚子火......。

  產生「相關」的方式,分別可以從「歌詞相關」、「調性相關」與「意境相關」等多種層次進行分析。前者例如《聖鬥士星矢》中唱著「聖徒 -- 星矢!」;中者如同《櫻桃小丸子》中,可愛曲風與角色造型的兩相搭配;後者則有如遙遠SAILING FOR MY DREAM〉之於《鋼鐵神兵BT'X》或是〈殘酷天使的行動辯證〉之於《新世紀福音戰士》......。嗯,這邊其實很有得聊,為了避免重回「岔題」的窘境,要是有機會,咱們再專文來談好了。



【鋼鐵神兵BT'X OP:遙遠SAILING FOR MY DREAM


【新世紀福音戰士OP:殘酷天使的行動辯證


  於是,「主題曲」與「動畫故事」的羈絆,使得聲優在「配音」這項基本的工作之外,找到了另一片施展拳腳的沃土。接著,就在某個偉大的瞬間,這群「聲音演員」執起了麥克風,以「角色」的身份唱出了你我熟悉的旋律......;自此以降,隨著閱聽人不禁幽幽的認為:「某某主角自己唱了該影集讀主題曲」,那抹牽繫在真實世界與虛擬故事之間的遊絲,便又更堅實了幾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