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目。
最近大概因為太熱了,所以阿鳥丸我咧,目前正無限放縱著自己對於「噗吉」冰品的喜好!打從小時候開始,每到夏天,就會忍不住挖出小豬肚子裡的錢錢,跑到巷口阿公的雜貨店,買那一支只要5塊錢的果汁冰;不僅享受啃吮碎冰時的消暑快感,對還是小孩子的我來說,每次掀開店門口那大大的冰櫃,迎面而來的霜味及凍氣,也都構成了一種奇妙的體驗。那天趁著全家便利店的「噗吉」買一送一,拖著阿喵,俺一口氣買了整箱乳酸口味的「噗吉」。對折的優惠,令現在一支要價12大元的「噗吉」,重新回到了5、6元這個親切的範圍之中;不同的是,現在我是大人了,能夠一次把40支「噗吉」抱回家,所謂「實現童年夢想」、「體驗長大的美好」,大概也不過就是這麼回事了,不是嗎?大人總會告訴小孩,努力學習,認真成長,未來會有多采多姿的世界等著他們;但輪到我們自己長大以後,卻會發現,人生其實還有更多的苦難、更多的困惑等待跨越。大人沒有騙我們,因為他們曾經快樂過,因為他們希望我們能比自己更快樂,所以他們如此說著,然後企盼我們能有更幸福的未來。但孩子總有一天會發現真相,於是,他們邊啃著「噗吉」,邊想起自己童年的天真,然後暖著這種小小的幸福,繼續面對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
雖然範圍式時間的特性,令連環漫畫能夠透過圖像的串接,給予讀者一定程度的時間感受,但整體而言,範圍式時間的應用與多變,卻終究只能將時間的流動感、角色的動作與變化,虛擬在讀者所自行聯想的概念當中,也就是說,光靠範圍式時間的基礎,其實並不足以在畫面中創造出「看得見的時間」,當然,也就難以藉由靜止的圖像,將動態作出具體而清楚的表現了。追根究柢,漫畫敘事之所以能夠「動」起來,除了逐格連鎖與範圍式時間的因素之外,對白、狀聲字、效果線、形象化、符號化等各種漫畫語言的使用,其實才是真正關鍵的臨門一腳。
(一) 對白
對於漫畫敘事來說,對白的存在,除了可以用來承載故事、開展劇情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令原本靜止的圖像內容,開始具備了表現動態的條件。以圖12為例,在筆者沒有加入虛構的對白以前,雖然圖中男子隨風揚起的領帶,似乎呈現了某種程度的動態感,但相較之下,增加了對白的圖13,卻表現出了更為明顯的時間流動。這是因為對白的出現,能夠引導讀者作出判斷,將圖中男子理解為「正在說話的男子」,換言之,既然讀者認為男子正在說話,那麼在讀者的認知當中,圖像本身的範圍式時間,便理所當然必須包括男子的言起與言迄、必須延展成為一段持續性的時間,否則該畫面便不足以承載說話行為的進行,當然,也就不符合讀者的眼前所見了。另一方面,這樣的認知,也令連環漫畫能夠巧妙的將讀者閱讀對白文字的時間,與圖中人物執行說話行為所需要的時間加以疊合,令讀者無論默念或讀誦,都能即刻將自己所經歷的說話時間,理解成為圖中人物講話所用掉的時間,於是,在逐格敘事模式的強化之下,一格又一格繪製了說話角色的畫面,不斷誘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行完成了每一畫格的時間延展,而一格又一格已延展時間的彼此串接,自然也就瓦解了概念上的矛盾,具體呈現出了「存在於靜止畫面中的動態」,甚至更藉由複數話圈的同格使用,令畫面時間所延展的幅度大為提升。(詳圖14)
圖片來源:【(日)沖本秀作、亞樹直畫:《神之雫》第二冊(日本:講談社/臺灣:尖端出版社代理,2006年),頁188。】
圖片來源:【(日)大場鵜原作、(日)小鈿健作畫:《死亡筆記本》第九冊(日本:集英社/臺灣:東立出版社代理,2006年),頁34。】
有趣的是,複數畫圈的出現與使用,使得對白本身也出現了依附於時間流動的次序關聯。在圖15的例子中,話圈之間的重疊關係,便表現出了彼此之間次第出現的時序層次,儘管畫面中的男子並未展現出任何的動態,但隨著讀者對於三組對白的閱讀,卻能令他們將畫面理解為「男子聆聽著身旁吵雜的喧鬧」,而這樣一種使用的對白的方式,除了提升畫面時間的延展幅度之外,相較於圖13與圖14的表現方式,自然也更深化了時間要素在話畫面中的質量。
圖片來源:【(日)沖本秀作、亞樹直畫:《神之雫》第二冊(日本:講談社/臺灣:尖端出版社代理,2006年),頁140。】
阿鳥丸先生,請注意您吃「噗吉」的扣打!
回覆刪除因為一旦吃完,又要面對一支12大洋的殘酷現實!
我也想吃「噗吉」!!!!
回覆刪除(滾來滾去)
我小時候也很喜歡噗吉!
回覆刪除一支3元真的是很划算的童年夏日回憶!
夏天每次放學回家,當身上零錢不夠買飲料,"百吉"(我記得我那時好像是這名字??)真是小學生的好朋友~先扭開上部,接著完食,然後時間估的剛剛好,就到家門,酸酸甜甜,又不太會黏膩,我最喜歡的是檸檬口味~
回覆刪除整箱乳酸口味的「噗吉」!!
回覆刪除一次進貨可真多阿!!
小心吃太多,腸胃不適喔~~言下之意..你懂吧~(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