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天以後,彷彿來到一種全新的心境。由於10與30都是雙位數,所以不自覺會對自己說著 :「很快啦!一眨眼就到了啦!」然後自得其樂的,享受著毫無根據的從容。「為什麼會突然覺得開朗、輕鬆很多呢?明明就還有20天啊!」又一次,我發現自己原來是個正面思考的傢伙...... XD
(二) 衝擊 + 矛盾
配合敘事畫面的配置和翻頁動作的考量,圖七的表現方式,是連環漫畫裡另一種常用的演出手法,通常用來帶給讀者意外感,或是某種變生肘腋的驚愕:
圖片來源:【(日)片岡人生、(日)近藤一馬:《死囚樂園》(日本:角川書店/臺灣:臺灣角川出版社代理,2009年),頁137。】
從範圍時間的角度來看,在圖7的畫面中,至少存在著三條截然不同的時間軸,分別是女子時間軸(以下簡稱女軸)、武士刀時間軸(以下簡稱刀軸)、以及讀者所代表的客觀時間軸(以下簡稱讀軸):
如同圖8所示,女軸代表的是讀者跟隨故事進行,在閱讀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原始敘事節奏。然而下一個瞬間,武士刀不僅出現在畫面當中,甚至更直接貫穿了女子的身體,換句話說,刀軸所代表的時間速率,很明顯的超越在女軸之上。假設刀子貫穿人體所需要的時間為0.5秒,那麼可以理解的是,加入刀軸以後所構成的圖七,相對於原本獨立存在的微笑女子來說,其實應該是0.5秒以後的未來。這樣的變化,令原先採取女軸來閱讀故事的讀者們,必須額外產生一種同時理解女軸與刀軸的時間觀。
如同圖九所示,直接接觸結果畫面的讀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才能銜接上一度跳動的敘事節奏;另一方面,假設女子從中刀到察覺,所需要的反應時間也是0.5秒(圖8虛線處),那麼圖7所截取與呈現的這段空白時間,便巧妙的利用了讀者調整閱讀節奏的空檔(圖9虛線處),達到了彷彿定格、特寫般的效果,令畫面的表現張力大幅提升。此時讀者被要求完成的理解任務,包括了時間軸的躍動、足以迅速貫穿人體的武士刀的強勁與快速、女子表情與實際畫面之間的矛盾等等,而也正是因為整合了這些複雜的概念要素,所以它才能夠單靠一個畫面,就順利的令讀者感受到微笑女子、被武士刀貫體的微笑女子、發現自己被武士刀貫體的原微笑女子之間短暫的重疊關係,進而將次第變化的轉換空隙,開闢為讀者感受矛盾與張力的場域。
(三) 已然 + 未然
無論任何題材,人類、生物角色的存在及互動,始終是連環漫畫所演繹的對象。從時間表現的角度來說,連環漫畫對於生物肢體接觸、甚至格鬥場面的處理方式,其實也往往應用了每格圖像所獨立存在的範圍式時間,將原本不可能出現於同一時刻的畫面予以整合。
圖片來源:【(日)井上雄彥:《灌籃高手》第七冊(日本:集英社/臺灣:大然出版社代理,1995年),頁33。】
在圖十的例子中,右側的黑衣男子,突然遭遇身後白褲男子的襲擊。逐一分析並排序畫面資訊的結果,可以知道事件的發生順序應該是:白褲男子出腿襲擊黑衣男子à黑衣男子被白褲男子踢中à黑衣男子對身後的衝力感到驚訝à黑衣男子因驚訝或踢擊力道而鬆手à黑衣男子的提包自手中落下。也就是說,在白褲男子出腿、甚至踢中黑衣男子的瞬間,其實都還不會出現提包落於半空的畫面,由此可見,畫面中踢人者、被踢者與提包三者,依舊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時間軸。 圖11是筆者稍加處理以後,將提包予以還原的結果。可以發現的是,提包的落下與否,將會引導讀者產生不同層次的理解,相較之下,無落下的表演方式,似乎只能傳遞「某人被踢了」的單一概念,而無法進一步利用圖像的優勢,將「某人被踢中了」的訊息作出具體的呈現。換言之,雖然圖十與圖七都同樣預先挪用了未來的畫面要素;但不同之處在於,圖十所著墨的重點,其實並不是如何營造停格般的畫面張力,而是希望藉由整合眼前的「已然」與應然的「未然」,在節省篇幅、減少贅述的同時,令本身所具有的範圍時間更趨完整,也令讀者更紮實的感知到畫面的演出與意義。
疑?
回覆刪除黑衣男子的提包自手中落下
(1)是已經落下
(2)是剛鬆手落下
按照一般邏輯,應該是反過來對吧(圖2先圖1後),
是為了解說,才這樣放的嗎?
sunrise是很認真的讀者喔!
回覆刪除原來是自己修的!修的也太厲害了!
回覆刪除害我一直回想灌籃高手有這幕嗎?以為記錯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