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漫畫研究雜談║ 連環漫畫與時間表現(四)

ex14-2.jpg

  
  十三日目。


  夯不啷噹,挑戰也快要過半了。今天趁著一些空檔,去參觀了許多格友們的挑戰內容,我發現...... 大家的挑戰都好有趣啊!有人寫著自己心中對於職場的吐槽,有人偷偷觀察著生活中的大小事,更有一位樂多的精英份子,豪邁的記錄了自己每天起床的髮型。天啊,大家都太有創意了吧!在學術界混久了,雖然沒有真的讀很多書,但最近卻明顯覺得,自己的想法及觀念,似乎都僵化了許多。儘管對中文學界而言,我這種「視漫畫為文學」的傢伙已經夠標新立異(誰?誰說「譁眾取寵」!)了;但對於那些「大師」們來說,或許他們從來就不知道,這個世界已經轉成什麼樣子了吧......(遠目)

 (二) 狀聲字
  狀聲字的使用,與對白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以圖16為例,在同時除去對白與狀聲字,使之變成圖17以後,無論是重新加入對白的畫面(詳圖18),抑或是重新加入狀聲字的畫面(詳圖19),其實都能額外獲得流動的時間感:

ex14-2.jpg




  





















圖片來源:【張智豪:〈夢還未醒〉,收錄於《夢還未醒‧921震災物語》(臺灣:東立出版社,2000年),頁33

由於聲音的出現與消失,必定綑綁著時間的經過與流動,因此一旦讀者從畫面中感知到聲響的存在,那麼無論默讀或唸出,可以理解的是,此時在閱讀感受上所加總出來的效果,亦將如同對白一般,令畫面的範圍式時間,延展為足以承載聲響起迄的持續性狀態。
  在一般的概念中,狀聲字通常都是用來表現瞬間的聲響,但事實上,隨著使用方式的不同,狀聲字所能延展出來的時間長度,其實又各自有其不同的效果。以圖20、圖21、圖22的對比為例,此三者分別表現出了短促的聲音、延長性的聲音與間歇性的聲音,換言之,與之對應的時間概念,自然也就出現了頻率與長度的差別。由此可見,儘管在圖14的例子當中,對白與狀聲字所帶來的時間效果頗為相近,但這其實是因為圖14的對白甚為短促,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ex15.jpg












圖片來源:【許培育:《聖印四次元‧摩囉兒》第一冊(臺灣:大然出版社,1998年),頁17



ex16.jpg

 
  









圖片來源:【毛毛:〈凌晨147分〉,收錄於《夢還未醒‧921震災物語》(臺灣:東立出版社,2000年),頁148


ex17.jpg














圖片來源:【唐靉作、孫行畫:《天地男兒》第四冊(臺灣:東立出版社,1998年),頁86


  根據日本學者夏目房之介的研究,所謂的「狀聲字」,其實又可以分成「擬音」跟「音喻」兩種。(見 夏目房之介:〈擬音から「音喻」へ〉,收錄於《マンガの読み方》(日本:宝島社,1995年),頁126~137。)前者指的是藉由文字或拼音符號,將所要表現的聲音呈現出來(詳圖23);後者則是試圖在聲音表現的概念之上,進一步將「聲音的描述」轉化成為「狀態的描述」(詳圖24、圖25)。有鑑於即便處於無聲狀態,但時間的流動依舊持續發生,因此為了同時表現寂靜與時間的流逝,令畫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時間動態,日本漫畫家創造出了表現無聲的狀聲詞-「シ-ン」 ,而無音狀聲法的出現,也令狀聲字自「擬音」進化為「音喻」,自此以降,所謂「狀聲」的概念,實已不再只限於描述單純的聲音,而逐漸擴大成為能夠形容、表示各種不同「狀態」的萬能元件,不僅交代了時間的經過與存在,同時也將聲音與情境氛圍,一併納入了圖像所能具體演繹的範疇。

ex18.jpg













圖片來源:【黃耀傑:《大唐灸炎傳》第二冊(臺灣:大然出版社,1996年),頁5455

ex19.jpg











圖片來源:【朱鴻琦:《根號179》第一冊(臺灣:東立出版社,1996年),頁126
ex20.jpg


















圖片來源:【米奧:《單車闖天關》(臺灣:東立出版社,2006年),頁4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