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野泰視
原名: 弑逆契約者ファウスツ
原載: 講談社‧週刊《少年Magazine》
代理: 東立出版社
年份: 2008 ~ 2009
集數: 全四冊
是的,我受到刺激了!雖然這大半年來,已經聽人說我「發福」與「該減肥」聽到有點麻木了;但質量一旦積累過多,卻還是會對我幼小又纖細的心靈造成傷害!約莫一個多鐘頭前,已顧請我指導孩子文科多年的某家長,在我踏出玄關的時候,溫暖的問了我會不會餓,要不要吃點東西?微笑間,我表示心領,同時更感謝她的好意;沒想到下一個瞬間,這位和藹的母親,卻笑著對我說:「對呀,不吃也好,這樣可以減肥!」當然,我一樣是爽朗的笑著回應,說著「的確啊,我是胖了不少......」之類的回答;但憑良心講,這句無心而好意的說話,卻彷彿是壓垮我心中最後一層自欺的稻草...... 是的,我知道,俺真的該減肥啦!囧(靠,雖然不是我的本意,但這張貼圖的臉也太適合了吧!這,這難道就是天意嗎!Orz )
為了達到瘦身的目的,我非常認真的,再反省一次自己為什麼會胖得既快又多。當然,因為早就已經嘟嚷過無數次,所以我非常明白,就像阿喵說的一樣 ── 你不要再吃宵夜啦!於是,我決定把每天睡覺前,那段意志薄弱的時間,用來書寫一則簡短的漫畫評論。一方面轉移注意力,讓自己能夠靠「喝食鹽水」來消減那每到夜深人靜,便會開始做怪的可惡食欲;二方面,也是給自己一個理由,用相對少量的文字,趕緊在忘掉或印象模糊之前,記下自己每天讀完漫畫以後,腦中那一堆又一堆,一直想好好寫成評論文章的種種想法。那麼,今天就從星野泰視的《不死聖書》開始吧!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對星野泰視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那套由佐浮銘原作,總計畫了41冊的麻將老千漫畫 ── 《勝負師傳說》。一言以蔽之,那是部把「老千」(書中稱之為「行家」)這種職業(?)給描繪得誇飾卻張力十足的作品。星野泰視略顯方整,但卻同時又富於變形效果的獨特畫風,藉由人物和五官(尤其是眼睛)的表現,令讀者在某種幾近於「陰森」的氣氛中,變相體會到了專屬於「賭博狀態」中,那種處處提防、算計、且勾心鬥角的凜然。再加上星野本身對於「黑色」的運用,同樣也表現出了某種「規律的扭曲」,給人一種泫染和吞噬的感覺;總體而論,雖然與《棋靈王》的風格截然不同,但卻同樣是部適合門外漢閱讀的作品。學不學會日本13張麻將的打法倒是其次,過程中各種「技藝」的互顯神通、你來我往,到底才是該作品真正有趣的地方。
《不死聖書》是星野泰視獨力完成的首部創作,回顧他的第二部作品 ── 《少年無宿》,因為同樣與佐浮銘搭配,所以閱讀之間,無論價值觀與故事氛圍,其實都嗅得到《勝負師傳說》的氣味。雖然時代背景設定在古代日本,講的是少年浪人如何與重視「義理人情」的傳統幫派成為一家人,並且一同在賭博與刀劍械鬥中,對抗「無道之敵」的故事;但或許是題材相近的關係吧?讀來總有種「浪人勝負師傳說」的味道,不知會否是我看見作者姓名以後,某種先入為主的神經過敏呢?XD
相較於前兩部作品的調性,也許是為了徹底發揮星野泰視的畫風特色,讓作者能夠盡情扭化五官,《不死聖書》這部作品,融合了聖經與惡魔故事的元素,將主角設定為「與惡魔訂下契約的天才少年」。少年手中烙有「666」這組舉世聞名的惡魔數字,必須奔走世界,尋找封印之書所散落的200餘片書頁;有趣的是,在書籍突然飛散,故事猛地進入《七龍珠》般的「尋物」邏輯以前,無論「神秘老人院」的來歷,或是接連整段破解書中符碼,試圖解譯惡魔文字的劇情,在在都緊湊、合理、亮眼的令我拍案驚喜。真要說起來,相較於從第一冊末尾便開始加重的「尋物」與「戰鬥」橋段,最初著重於「鬥智」的情節安排,反而更能凸顯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不然,為什麼主角非得是「數學天才」不可呢?既然做了這樣的設定,就應該像第一集前半那樣,將各種數學或邏輯學的理論、概念,深入淺出的融化在故事之中,做為破解惡魔謎題的工具。像這樣只撐了半本就淪回俗套的內容表現,在我的理解中,如果不是作者與編輯人員智竭才盡,無法在短時間內把更多公式和原理消化為故事環節;便是曲高和寡,討好不了大部分讀者的胃口,所以才急轉直下,變成了普通、常見的「魔物戰鬥」漫畫。
《不死聖書》這部作品,最後撐了四冊便草草收場。是連載腰斬,還是因為情節推展不開,所以黯然下檔,自是不得而知;但感覺起來,整本漫畫的「氣質」與「磁場」,從第一集後半開始,便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及至收場,總令人不禁隱約感到,似乎有個龐大的故事結構,在焦點偏離了原訂的軌道以後,便搖晃欲墜得多處無所著落...... 只能說,可惜了這樣一部開場令人耳目一新,解謎設計得新意十足的新作!讀漫畫至今,很少看到能夠如此巧妙的透過畫面,結合「數理之科學」與「魔魅之陰森」的作品;這無疑是一個適合星野老師來演繹的主題,但,或許包括講談社和日本讀者們在內,很多人不這樣認為吧......?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