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畫圖猜謎」這件事

Blog_1.jpg


  新學期的開始,迎新活動過後,本週「淡江大學圖像漫畫研究社」進入了正式的運作軌道。利用了一些時間,前社長跟大家談了一些關於「社課」的思考,就旁觀者/引導者的角度而言,這次進來的這批社員,讓我有種「似乎更能一同做些什麼」的感覺。



  很多時候,「志同道合」是件相當困難的事。「喜歡同樣的事物」,不代表能夠理解相同的思維,當然,更不代表能透過同樣的視野,看懂同樣的東西。與人相處時,我是個迷信「磁場」,愛談「感覺」的人。十分慶幸,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什麼「違和」的地方,讓我必須像鬼太郎一樣,彈起頭上那根偵測「蹊蹺」的天線!

  如同過去一般,第一次的社課,我們帶大家進行了「畫圖猜謎」的遊戲。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個適合大家一起操作的活動。過程中,不僅空氣間充滿了笑聲、歡樂與融洽;白板上,也留下了大家精彩的線條:

Blog_2.jpg



Blog_3.jpg



Blog_4.jpg



Blog_5.jpg



Blog_6.jpg



Blog_7.jpg



  作為一個「學術性」的研究社團,「畫圖猜謎」這個活動,自然不會只是娛樂與氣氛考量之下的產物。在這樣的練習中,「畫得像」或「畫得好」,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例如「輪擺式移位」一題,執筆者必須設法在圖像中表現出「拳擊」的概念,然後再加諸以「動作」的特色;而「關羽」、「蝙蝠俠」等題,則必須善加利用「關刀」、「鬍鬚」、「面罩」、「披風」等圖像式的元件,來疊合出該角色的「存在印象」。不難理解,能夠掌握多少「元件」,端看繪者平日的感知敏銳度,以及長久以來的累積成果;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就效果而論,這整套「畫」與「猜」的過程,將能有效督促學員反省、體察自己平日對於「觀察力」的使用狀況,以及導出整合性的思考行為,讓大家練習尋找關鍵、聯結重點、完成表達。

  不同於一般概念中的「畫圖猜謎」,「淡江大學圖像漫畫研究社」的題型設計,大多聚焦為卡通或漫畫人物。由於「動漫畫」是一種本身即帶有「故事」的圖像,因此每個角色所具有的「元件」素材,無疑將大幅強化,產生更多選擇與可能。相較之下,傳統「畫圖猜謎」的答案標的物,因為大都只是「汽車」、「帽子」、「手掌」、「水壺」、「西瓜」等單純的物象,所以大多只以「畫得像」、「畫得好」為前提,只停留在「形似」的基本需求,無法透過更多元的想像及應用,藉由畫者與猜者的彼此操作,將「手的訓練」提升為「腦的訓練」。


1 則留言:

  1. 喜羊羊太好笑了吧~~哈哈哈
    原來關公是會穿"吊軋阿"的猛男阿~~~
    最後一張,應該是小玉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