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圖像概念雜談║ 消失的界限 ── 圖像與文字(四)
挑戰進入第十九天,再一天,就跨越到二字頭的境界了!
或許因為主題的性質有所差異,今年的Blog傳說,給我的感覺與過去大不相同。先前提過,無論「啤酒30天」或「素食30天」,執行的感覺,大都比較生活化,也比較機械化。雖然「思考如何形容、表現」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卻大致有個可供依循的軌跡,例如「味→甘→苦」、「備料→製作→品嚐」等進程。今年不然。由於主題是自己浸淫已久的範疇,再加上早就累積了很多嘟嚷,等著一吐為快,因此大部份的時候,我所煩惱的不是「今天要寫什麼梗」,而是「我今天該談哪一部分?該從哪裡切入?該怎麼談?」。比較認識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月鳥」這個傢伙,別的不在行,就是「囉囉嗦嗦」、「講話落落長」的功力,差不多已經到達了「30組老太婆裹腳布」的程度;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執著於「完整」的龜毛天性,至今早已惡性循環到了「偏激」的地步。於是我的文章,每篇都像罐「墨汁」一樣,雖然講了「主題」,但旁系的枝枝節節,卻總是迅速的向四方暈染,然後「越講散越開」、「越補越待補」、「越寫越寫不完」...... 等到意會過來的時候,「藤田老師文」已連了七篇,而「圖像vs.文字」的想法,也開始要寫第四篇了...... 有時候,我真的很佩服像流川楓這種「靠單字維生」的人,因為他不僅簡單扼要,而且還一點都不擔心自己表達不清、被人誤會......
昨天略有提到,「圖像能力」的存在,令人類能夠自行進化「記憶力」、「思考力」、「聯想力」、「閱讀力」及「感受力」。或許在今天這個「有圖有真相」的世界裡,「圖像記憶法」的概念,已經有許多每天上電視、上廣播打廣告的人,不厭其煩的說了300遍以上;但「圖像能力」與「思考力」、「聯想力」、「閱讀力」及「感受力」之間的關係,似乎還沒有太多人深論過,可以讓我們拿來自嗨的談一談。
人腦就像電腦一樣,要能「想」事情、進行「思考」,首先裡頭得先有東西。因此「記憶力」的基礎,是我們一切腦內活動的根源。某種程度上,「有圖有真相,沒圖沒法想」這句話,在這裡也是適用的!假設所謂的「思考力」,包括了「理解、認知」與「推理、判斷」這兩大部份,那麼「圖像能力」的存在,自然有助於我們用「具體」的方式,在「畫面」中「理解」事物,累積腦袋裡的「資料」;另一方面,更可以藉由腦中「資料畫面」的對舉、比較,來「推理」眼前所遭遇的情況,幫助自己下「判斷」。舉例來說,現在路邊的某處,有一名男子,正跨站在持續發動的摩托車上。前方沒有紅綠燈,他也沒有在講電話,但這位騎士先生,就這樣兩腳撐地,沒啥動作的站在那,試問,我們會怎麼「理解」這個場面所代表的情況呢?
有人說:「他應該是在等人吧?」,又有人說:「他應該是騎車騎太久了,頭暈,所以站著休息一下。」於是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發想及猜測,而這一切的源頭,其實是因為我們已經在不自覺當中,將我們所「看」過、所「記得」的「畫面」,與所接觸到的「狀況」,作出「找不同」遊戲般的對照、分析。可想而知,越習慣、擅長使用「圖像能力」的人,將越能「觸類旁通」般的處理各種有待「思考」的問題,當然,這條其實也正是通往「聯想力」的道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某人與某人很像」?請注意,「究竟像不像」,不是我們在此所要討論的重點,我說的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人與某人很像」。答案揭曉,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記得」某張人臉所呈現出的「圖像」,然後在不經意間,受到某張「似曾相識」之人臉的誘導,想起了腦海中所儲存的某些「資料」;而這件事情也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重要的,有關「聯想力」的訊息,那就是 --「聯想力」有一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也就是「必須具備一個以上的對象(素材)」,否則不管再怎麼「想」,A還是A,永遠不會與B銜結...... 換言之,「圖像能力」越發達的人,自然能夠隨時從自己的「具體資料庫」中,取樣、感知出各式各樣的關聯;「合不合理」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人,總是能在「胡思亂想」的過程中,練就一身「見山不是山」、「見樹更見林」、「見魚如見鯛魚燒」的能力!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這應該是打開話夾子~越說越清楚了吧~~
回覆刪除不如下次挑戰「靠單字維生」試試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