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



  一名年輕人走進便利商店,拿了條巧克力,熟練地放進口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轉身走向大門。



  「先生,麻煩等一下。」

  背後傳來店員的喊聲。

  「呃,雖然很抱歉,但根據監視畫面的記錄,我們希望能檢查一下您的口袋。」

  年輕人心頭一緊,轉身、抬起頭,正想辯駁......

  「俊強?」

  穿著店員服的臉孔,竟與高中死黨如此相似。

  「靠!阿國,怎麼是你?」

  「我......」

  「幹,還好這是我爸的店。拜託,下次別再這樣了......」
  那麼,這名年輕人,之後會怎麼樣呢?

 一、慶幸自己好運,感謝朋友扶持,就此改過,積極面對人生。不僅不再行竊,更不再想要行竊。

 二、慶幸好運碰見朋友,但羞愧無比,從此不再現身。也因為心結,所以雖然欲望仍在,但難再行竊。

 三、慶幸這次大難不死,感謝朋友的幫助,但依然在別的地方行竊。

 四、慶幸獲得朋友幫助,然後多次以訪友之名來訪,等到弄清楚攝影機死角之後,再偶爾對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下手。


  那麼,相對於年輕人後續的動作,作為好友,又該怎麼做呢?

 一、得到一名懂得感恩的朋友、一份比當年更堅定的情誼,然後,慶幸自己沒把他送辦。

 二、失去一名昔日死黨,然後,不知道自己的處理到底是對是錯。只能默默祝福對方。

 三、也許某天,知道對方被現行逮捕。然後感慨,作為好友,當初不如自己親手送他進警局。

 四、對對方徹底死心,親手送他進警局。




  呵,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是人間耶!




 @年輕人的角度

 一、這是童話故事與電影情節。

 二、假設年輕人本質還是個好人,這算一般狀況。但,就可能性來說,他畢竟是個慣竊......。

 三、比起二,這更是會出現在一般現實人世的狀況。

 四、就算出現這種狀況,在現代社會也不足為奇了,不是嗎?


 @好友的角度

  其實,無論一、二、三、四,全都想當然爾。就算做為好友,但俊強卻仍然是個常人。既是常人,就不可能只作個無知的好人。試問,發現昔日好友是個在自己家偷東西的小偷,誰還能完全心無芥蒂,用當年的觀感來看待對方?就算還想當他是朋友,但防人之心的運作,不可能不改變內心的思維。

  再者,如果俊強是個沒那麼好的人,「我救過你一把」的事實及想法,難道,不會質變他與阿國之間的關係嗎?

  說到底,無論從誰的角度來看,你當對方是朋友,對方卻不見得會當你是朋友。既然如此,與其信仰、期待能在事件模組中出現最美好的搭配;倒不如,早早理智地體悟「溫情人心」的極限,容許自己順應情況,做出最適當的處理。即使,那是些冷硬到了極點的舉措。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