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9‧圖像產業雜談║ 中國動漫二三事(二)
倒數第二篇!不知不覺,今年的Blog傳說又快要結束了。我是一個很容易覺得「感慨」或「惆悵」的人,尤其,是與「結束」有關的事。一直以為,這世界上最慟人的事,莫過於「再也不能夠」。似乎這句話不管接什麼詞語,到最後都會只留下淒涼或悲傷的感覺...... 「再也不能與某人相見」、「再也不能一起說說笑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 猛然想到,照這個邏輯,「死亡」這件事,不就等於是一切「與自己相關」之事物的「終結」嗎?說了半天,原來我是「怕死」啊...... XD
昨天說到《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風》在內地賣了1.23億的票房,但事實證明,中國目前方興未艾的「動漫產業」,卻似乎很難達成「營利」的目標。之所以會產生這種乍看之下的「矛盾」,真正的問題,其實出在幾個方面。
首先,《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作品,對中國大陸來說,其實已經成為了某種「代表性」的經典。儘管在臺灣民眾的「世界眼」裡,這部動畫的內、外素質,可能還比不了國內曾經紅極一時的「阿貴」;但事實是,對於中國這種「本土市場」實已足夠匹敵某些「外銷收益」的「怪物經濟體」來說,「品質足夠外銷與否」這個問題,其實也並沒有那麼的重要。藉由「官方政策」的推行和管束,中國目前各地都在興建「動漫園區」與「動漫基地」,與此同時,儘管孩子們愛看的到底還是《航海王》、《死神》、《火影忍者》這些作品;但官方卻一直努力想要收緊水閥,不讓「外來作品」的洪流,一下子就連「檯面上」的管道也全都淹沒。於是,如同先前的《藍貓三千問》一般,《虹貓藍兔》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 一些相對優秀的作品,藉由某種「日久生情」和「人海戰術」的操作,逐漸進入了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支配了一部分的市場空間。《人民日報》指出,截至2010年5月,中國仍有85%的動漫產業處於虧損狀態。也就是說,起碼還有15%的業者有賺到錢,籠統一點講,「有資格賣到臺灣,而且還被市場所接受」的東西,應該就是這「15%俱樂部」的成員了。
再者,根據這兩天的敘述,其實不難發現,「中國動漫產業」的所謂「虧損」,乃是一種「大進大出」的震動曲線。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每次看到的「產值」數字,動不動就是以「億」為單位的鉅額人民幣,更別說換算成新臺幣以後,幾乎每個都嚇死人。目前我手邊有幾個中國「動漫基地/園區」的產值數字,規模或大或小,時間也不見得都在這2010年;我只是想說,面對這類新聞的時候,如果動不動就覺得「靠,老共真是發財了!」,或許,很容易就會掉落到「數字」的迷思當中:
◎ 河北省石家莊市動漫及關聯企業超過2000家,動漫產業產值超過10億元,
帶動當地3萬多人就業,年培養動漫專業人才3000多人。(2010.08/《河北日報》)
◎ 中國經文化部批准的網路遊戲運營商已有60多家, 2003年總收益突破30億元人民幣。(2004.08/《國際先驅導報》)
◎ 福州市申報的原創動畫片,在福州電視臺、省級電視臺或衛視台黃金時段播出,
每分鐘獎勵500-1000元;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每分鐘獎勵1000-2000元。
收視率在該頻道年度排名前10位的加倍獎勵,
獲省級、國際級以及國際獎的還將獎勵10萬元-50萬元。
據統計,2009年福州市動漫產業產值將近11億元。(2010.04/《東南快報》)
◎ 沈陽市動漫產業基地的相關數字則顯示,
在2007年時沈陽動漫產品的產值還維持在9個億的水準,
但到2009年時已經達到18億元,足足翻了一番。(2010.03/《瀋陽日報》)
個人認為,「中國動漫產業」之所以「重要」或「恐怖」,「產值多高」倒是其次,真正驚人的,是它們「越來越高」。這代表當地業者一直都能找到新的「賺錢方法」,差不多快要能夠脫離「政府政策」這輛學步車;而與此同時,每個「動漫基地(園區)」所「量產」出來的「專業人才」們,也才真是令人背脊發涼的存在!臺灣業者一直認為,中國大陸儘管「技術」衝得再快、再前,只要「人」的要素不變,就很難產生真正優秀的「創意」,無法掌握「創意產業」的金鑰。的確,就現況來判斷,中國目前確實「裝備」跑得比「sense」快,彷彿「拿著精良槍械,卻準度不佳」的情況一般;但即使暫不討論他們幾時能夠磨到「眼界精準」、「創意靈活」,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卻是「代工市場」的直接衝擊。從很早以前開始,臺灣所謂的「動畫公司」,便大部分都是代工美、日公司的作品,從而磨銳更多的專業人士;試問,如果有一批具備同等功夫,但工資卻更為低廉的中國技術人員存在,那麼原先發包業務給臺灣的外國公司會怎麼做,或許也就顯而易見了......
當然,這不是個新問題。對許多傳統產業來說,之所以由盛轉衰、被迫轉型,其實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只不過,看著這些「彈簧」般的成長數字,我卻怎麼也無法不去意識到一個可怕的循環。在那個輪迴中,臺灣動漫產業將不斷被拔去利牙、削弱能量,而對手,則一邊進行這些作為,一面努力衝破最後的「障礙」。很遺憾,惡夢的最後,我看到「臺灣動漫產業」頹然的消失。因為對手不只器械精良、操作卓越,甚至就連桎梏著腦內的「sense」大關,也終於因為某個「經典作品」的出現,而一棒敲醒了數以億計的同行...... 至此,面對「技不先」、「量不足」、「效不彰」、「質不勝」的「四不」窘境,臺灣的ACG產業,又該要何去何從呢?
我很少這麼悲觀,但想著想著,就怎麼樣也導不出別的後果......
嗯...... 最後是關於「獲利」的部分,我們明天再續囉。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