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4‧圖像產業雜談║ 逆操作!從「四驅車」到「戰鬥陀螺」(五)



  二十四日目。



  昨天因為太晚入眠,導致今天醒來以後,幾乎完全沒有「活著」的感覺!整個人頭重腳輕的飄來飄去,就連我這麼循規蹈矩的人,也真切體會到了什麼叫作「不腳踏實地」...... 然而,神遊歸神遊,該做的是卻事卻還是得做。既然已經進入「倒數一週」的賽程,以「籃球」作比喻的話,大約已是「第四節最後10分鐘」的光景,怎麼能隨隨便便就棄械投降呢?正所謂 -- 行百里者,多半九十。還有十公里,說什麼也要勇敢撐過去啊!(握拳)

  那麼,最後就談談「遊戲王卡」吧!很多人認為,「遊戲王卡」這種東西,是相當標準的「目標商品」。因為自從動畫、漫畫雙劍合併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或許目前亦然),孩子們都以「卡片戰鬥者」自居。每天帶著一盒卡片出門、上學,閒暇之餘的要事,則是關注卡片資訊、蒐集卡片,以及思考戰術、策略,並且一再調整自己的牌組。如同談到「四驅車」時的邏輯,對於「遊戲王卡」,我當然不否認,甚至還很推崇它對孩子「腦內佈局」的幫助。一如「圍棋」所能達到的效果一般,因為必須「同時理解、看透對方和自己的連續互動」,所以「戰略頭腦」的訓練,無疑是這類遊戲的優點。然而,除此之外,令我感興趣的部分,卻同樣還包括了「大人們」、「商人們」的思考,相信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如果有人對自己說 -- 「遊戲王卡」是為了開發孩子腦力而特別去研發出來的教具。下個瞬間,可能早就已經失笑出聲了吧......?

  翻開高橋和希的發財鉅作 -- 《遊戲王》,我們不難發現,這部在我高中時代就開始連載的作品,最開始,其實並不見得與「卡片戰鬥」有太多的關聯。故事的設定,是一個善良、怯懦的少年,藉由埃及文物的神秘力量,獲得在「黑暗遊戲」中助人、儆惡的能力。一如書名「遊戲王」的字面意義,這部作品,本來試圖塑造一個「遊戲中的王者」,也就是「精通所有遊戲」、「能以所有遊戲為己用」的存在;但逐回嘗試、更換「遊戲項目」下來,卻發現「卡片戰鬥」這套系統,頗能引發市場與讀者的共鳴,因此,自從某個「偉大的瞬間」以後,《遊戲王》後半部的故事主軸,便「磅」一聲的,全部環繞、併進了「戰鬥怪獸卡」的脈絡。

  《遊戲王》是一部連載於《少年Jump》週刊的漫畫作品,這樣的立場,使它雖然想以「遊戲」為題,但卻又不能堂而皇之的,把「市面上的遊戲、玩具」給「直接」畫出來。就像每次在漫畫裡看到「電玩主機」時,絕對不會真的標明「PS2」、「Wii」、「XBOX 360」等logo一樣,因為這些廠商與「出版社」之間,並沒有建立真正的合作關係,就算「以前有過」,但「曾與Sony合作《火影忍者》遊戲」和「在《遊戲王》裡幫他們打廣告」,對「出版社」來說,卻到底是「兩件事」。於是,隨著故事的進行,我們在最初、單元式的《遊戲王》裡,看到一個又一個「似曾相識」,但卻又「不太一樣」的「遊戲」、「玩具」......,而「遊戲王卡」,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