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本文出自筆者博士論文:《圖像載體的敘事與接受 ── 論臺灣漫畫文學的形成及創作》,為免觸法,引用請詳明出處。
以個人電腦的普及為起點,資訊數位化 的變革,不僅改變了人類的世界及生活,也使得人們使用資訊 的方式、認知資訊的思維,發生了根柢性的質變。
進入電腦時代以前,無論承載資訊、保存資訊或傳遞資訊,文字的存在,一直都是人類社會所高度仰賴的核心載體 。儘管,對於文字的功能與價值,歷來總有更多來自文化角度、歷史角度及創作角度 的探究;但,如果嘗試還原關注的焦點,從使用者的角度,對文字進行載體化也工具化的理解,其實可以清楚地發現,作為如同容器一般的敘事工具,負責裝盛及展現各種內容的文字載體,之所以能在時光洪流的淘洗之下,依舊通行於世、形成龐大而無可取代的系統,追根究柢,無論以東、西方世界為討論對象,抑或列舉拼音文字、方塊文字等實證,真正使然的原因,其實來自它所具有的工具條件,以及所回應於人類社會的各種實質適用性。
比起另外兩種人力所及的載體形式 ── 語言及圖畫,相對容易辨識、容易生成的文字,無疑擁有更為實用的條件。這番優勢,也令它隨之成為更具效益的載體工具,更容易在承載內容、傳遞內容時,獲得使用者的青睞。事實上,在人類確實掌握音訊及存錄技術以前,對使用者來說,只有聲響、不具形跡的語言,其實並不適合用來保存內容,更不具有延伸應用的基礎。相較之下,以線型構成外觀,以外觀作為憑據的文字,則因為實現了形義同在的功能,而協助了使用者對於選擇、端詳、整理、留用的操作,促使了記錄、閱讀、保存等延伸處理的發生,牽動了人類社會的改變。
此外,也由於線型所構成的文字,只需要利用線條的拼湊,就能完成使用載體及指涉意義的過程,因此,比起仰賴繪圖行為的圖畫式溝通,不僅對接受者來說,可以更有效率地獲得媒介、接觸內容,不需要在傳遞意義的過程中,反覆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表達者而言,更能夠相對輕易地呈現內容,無須一再執行繪製動作,也不必為了獲得駕馭圖像載體的能力,而額外進行技術與方法的訓練。
由此可見,雖然就特性而言,文字是種抽象的載體工具,需要使用者累積一定程度的操作知能,才能自文盲而識字,跨過掌握及運用的門檻;但,如果同時考量時空、環境與設備條件的差距,其實不難發現,一旦身處於科技、器材都相對缺乏的時期,相對均衡的載體優勢,依舊足以召喚群眾與使用,在沿用間形成傳遞,在傳遞中擴展系統 。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無論任何一種工具,只要所發生的演變及進化,無法針對人類社會的生活及實用,帶來更勝於以往的幫助,那麼,不管時空如何變遷,品項如何衍生,其實仍不可能改變世人既有的選擇,更不可能引導使用者養成不同的工具習慣,進而改變其行為模式、替換掉原有的思維。由此可見,既然個人電腦的出現與普及,至今已造就了無可動搖的事實,令人類認知與處理資訊的方式,開展出截然不同的新向度;那麼,顯而易見的是,這段被稱作「電腦化」 及「數位化」的過程,必然有其更為顯著而凸出的超越之處,所以才改變了人類原有的工具思考,在重新定義工具及載體的同時,將文字長久以來奠積的基礎,帶進了前所未有的新處境。
截至目前為止,以電腦問世為起點,資訊數位化所帶動的變革,已經使得載體工具所可能發揮的功效,出現了便利性、應用性、結合性和功能性等多種提升。在便利性方面,相對於傳統的紙筆書寫形式,鍵盤機制與輸入行為的發明,令人類生成文字、使用文字的功率,獲得了大幅而確實的提升。特別以中國文字而言,無論拼音、組型或代碼 邏輯所建構的文字生成模式,其實都因為打字、選字行為對於書寫過程的替代,而在人們每一次的溝通過程中,大量節省了產生媒介與形成內容的時間。
不僅如此,就應用性、功能性與結合性來看,電腦系統所具備的運算及處理機能,更藉由程式軟體的搭配,使得文字載體所能出現的被使用行為,無論複製、轉存、修改、縮放、變形、上色或旋轉等變化及應用,都不再需要經過剪黏、量算、後製等繁複而手工的實體處理程序,能夠便利也快速地獲得實現。於是,唾手可得的進步,逐漸使得使用者的擇用與青睞,形成同質於依賴的享受;更隨著前仆後繼的蜂擁和愛用,不斷在打字、輸入、挑選的慣性過程中,改變了人們既有的思考模式,為書寫行為帶來了挑戰。
舉例來說,由於無論拼音、組型或代碼輸入法,都會預先整理相對應於輸入內容的候選字庫,藉以提供使用者挑選、擇用,因此,候選字表所附帶形成的檢索功能,便使得翻閱字典等必須動用實體書籍的傳統行為,相對顯得遲緩而累贅;不僅如此,對於擁有跨邏輯知能,有能力同時使用兩套異質輸入法的使用者來說,一旦能夠藉由字形輸入法的拆解方式,協助自己在不諳字音的狀況下排除問題(反之亦然),這樣一來,便等同不會出現非得翻查字典的情況,可以一直透過輸入、識別、挑選、使用的模式,連續而快速地進行中國文字的使用 。換言之,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否則,以當代現況而言,所謂書寫、翻閱與檢索,事實上,已經不再是種必要而主要的資訊手段。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