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我覺得問題不在輕小說與否。一如載體形式並不存在先驗般的優劣,真正的關鍵,其實隱藏在題材與演繹手法背後,是那些被稱作敘事觀念和思維底蘊的東西。
舉例來說,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就有種名叫負面教材的事物。它很勸世,很教條,而且只在需要製造警惕、召喚認同的時候,才容易被奉行著教化任務、有權力詮釋善惡的人給想起。但,它的出現,卻連帶造成了一種奇妙的容許,使得各種逾越了常情的異色,能夠為了被制裁而存在著,也使得許多虐損了心力的殘暴,能夠為了被報應而呈現著。
施教者是這樣想的: 因為講述了犯罪者的下場,所以世人都將警醒於規戒的牴犯;但事實上,對接受者而言,藉由這段過程而流散、傳佈出來的負面種種,卻也同時呈現得那麼具體,存在得那麼真實。一如新聞為了教導大眾防範詐騙,卻反而因為詳盡的解說而讓更多人認識了發想及操作的法門;無可否認的是,許多時候,一段敘事究竟會不會汙染或戕害些什麼,其實,並不能光看它描寫了什麼。
說一個精彩的故事,需要各式各樣的元素。如果滿是恩怨情仇、爭戰角力、欺騙算計的古典名著們,可以因為巨觀式的教忠教孝而稱為優良,那麼,不管從輕小說、動畫、漫畫或遊戲的角度來看,真正該折射成色情、暴力的爭議重點,便不該是它們的出現或存在與否,而必須進一步追問,它們在那段被交付給讀者的敘事過程中,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
如果,裸露與殺戮的出現,能夠因為價值觀念和思維底蘊的正向,被轉化成一種深化讀者感受及探想的橋接,百無禁忌或不符合官樣標準的圖像與文字讀物,又怎麼樣了呢?
很慶幸能讀到這樣一篇持平而理性的文章。對於許多偏見般的大義凜然,我們真的需要更坦誠的客觀、更清明的智慧,才可能跳出既有的窠臼,觸摸到眼前的真實。
附帶一提,曾經在某個巧合之下,讀了一本東方Project的小冊。內容是一場轉世三代,不斷由母親傳承給女兒的責任與戀情;複雜卻又渾然天成地,講述了承諾與等待的惆悵,宿命與承擔的勇敢,情致與性理之間的糾結。就像讀到《暗O裡的OOOO》(<-- data-blogger-escaped-br="">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