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謂有內容的故事,混雜地泛指了具備知識量度的作品,以及能夠牽動接受者共鳴及感動的作品。比起感動,知識所能帶給閱聽人的感受,往往更接近某種莊嚴的震懾,猶如一座聳成重嶽的門檻。也正因為如此,在知識所延伸出的接受軸線上,學習、啟蒙、引導、研究這些詞彙,總是出現得比共鳴早上許多。
什麼樣的內容才能牽動感動,其實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如追問什麼樣的人容易令人憧憬,說穿了,有所體會、人生與價值觀明確、目標清楚的人,最可能洋溢出自己獨特的魅力。能在說故事的同時,將這些質地呈現給每位來者的作品,便是一部呼吸著、擁有靈魂的傑作。
但,難就難在,每一位說故事的人,充其量不過是個代言的旁觀者。該如何完整地轉述那些足以動人的元素?抑或在轉述之前,便先一步找出主觀與旁觀的接點,從而親自愛上那些將被描述的體會及滋味,在名為詮釋的道路上,為自己確立出創作與製作的分野?
否則,在成為一名代言得真切、動人的敘事者以前,也許,會一再徘徊於技法、表象的前廊裡吧?
用「三味線」來作漫畫主題,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件高難度的事。弦箏樂音的視覺化、力度與節拍的傳達、文化底蘊的承轉、思維議題的厚實、敘事質量的維持、閱讀樂趣的供給、既定觀感的化用、預期心理的突破、讀者興味的召喚、市場價值的黏合,無論哪一件,都像一組環環相扣的齒輪。
然後,面對這樣一種萬般雜揉、仰之彌高的題材,羅川真里茂老師,竟然真的非常有禮貌地,帶著微笑,恭敬而又條理分明的,為讀者一一拆開了難以想像的糾結。
好的嚮導,不會背書給你聽,不會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帶你進入哪一個世界。同理,好的代言人,知道知識與說明的給出,必須具有強烈的情感需求,足以回應接受者的心理,成為閱聽人繼續前行的基石。因為,比起塞些自己也不感動的東西,他們其實更想向你傳達,自己眼中所看到、心裡所認知的那個世界。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