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誌喜



  因為到了馬偕教書,這幾天,畢業文洗滿了我FB的版面。許多相片,讓我想起了曾經教過的班級;她們,是我在護校遇到的第一批護士。



 
  小時候,因為經常住院,醫護人員和病房,幾乎成了童年的代名詞。所以我非常習慣按護士鈴,無論是點滴打完、針管回血、身體疼痛或想上廁所;彷彿每位白衣帽、紅罩衫的大姐姐,就該回應我各式各樣的要求。

  小學時,一名年輕的護士替我抽血。一針、兩針、三針......;據說,胖的小孩因為血管細、脂肪多,所以,經驗不夠的新手,很容易找不到針點......。

  我永遠記得,那時母親有多著急、多發怒;也很難忘記,在自己痛到熱淚盈眶的眼前,有張漂亮的臉蛋,越來越扭曲,越來越慌張:


 「我死定了!」

 「怎麼辦!」

 「為什麼會這樣?」


  看著她凝重又焦慮的表情,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護士也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

  包括醫生在內,鮮明的專業,讓醫護人員往往備受病人與家屬期待。彷彿只要見到他們,所有不適與問題,就能馬上獲得解決。但,試問,如果沒有任何一種專業,能在操作時保證完美及無誤,這樣的標準,會不會其實非常嚴苛呢?

  受病痛所苦的人(含親友),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正在承受折磨,沒有理由接受不積極熱情、不笑意盎然、不體切關懷的不溫暖服務。但事實是,這樣的觀念,會令加諸在「醫治」、「診療」、「護理」上的要求,衍生出各種極其主觀的邏輯......。

  當然,年幼的我,想不了這些複雜的事。所以,「人命關天,當然不能犯錯」、「醫生、護士薪水都很高,技術本來就應該要很好」等常見的理由,很快地,就結束了孩子的思考。然後,長大後的某天,新聞告訴我們,臺灣護士不僅待遇和地位難比醫生,就連工作質量與勞動程度,也已經超乎想像、變成某種對生命的壓榨......。

  或許是種變相的報恩,教書後的某天,被護士照顧著長大的我,親身參與了他們的養成。每當看著他們學習與練習,腦海中那個一再按下護士鈴的自己,便越來越清晰 ──

 「原來,那個被叫來扶我上廁所的姐姐,要讀這麼多艱澀的書,要學這麼多門類的知識和技術,才有可能出現在我眼前?」

 「原來,那些一再被我們視為救星,被要求、請託、期許、召喚的對象,其實也曾經在專業的高牆前疲軟,也曾經不斷在挫折中掙扎......。」

  事實是,任何一種職業,都值得尊重與敬佩。差別在於,你願不願靜下心,察覺他們背後的付出。

  護理科的同學,每次都抱著重重的專書,走進國文課的教室。比起那些關乎人命的知能與技術,之乎者也、詩詞百家,儘管依然重要,但,卻又顯得不那麼迫切了……。於是,除了題解、作者、注釋,嘗試利用課文,和大家談說更多語文及感受層面的事;希望每週一個時辰的授課,能作為某種軟性的學習思考的啟發。

  雖然,相處時間並不長;但很開心看到護五4、護五5的大家,各自比兩年前成熟、堅毅了許多。我很佩服各位,面對考驗及挑戰,仍舊願意投入熱忱,成為世人都爭相託付的對象。

  相信,無論學識或實務,這五年的累積,都將帶給各位前進的方向、深厚的涵養。


  再次恭喜大家:

  業學成術
  振翼遠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