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審查論‧源篇〉之其十二:不容忽視的政戰體系
● 註:本篇截錄自筆者碩士學位論文─《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為免觸法,欲轉引者請詳明出處。
以社會輿論和漫畫的品質問題為理據,一如早年赤、黃、黑三害與文化清潔運動的關係,政府從民國51年開始了「漫畫審查制度」漫長的25年歷史。此間無論過程中社會觀感與評價的正反如何,其相關法令的貫徹態勢,始終不曾出現絲毫的鬆動。無論是民國51年版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或是後來江治華在接受書評書目採訪時的講述,對於「漫畫審查制度」的相關問題,政府單位在在都以保護青少年身心發展作為說詞,不則便是以品質控管的問題籠統搪塞。
有趣的是,就在政府絕口不提政治意圖的同時,國立編譯館所謂負責決策的「連環圖畫審查委員會」當中,即便不去置喙文化工作會、教育部、內政部、行政院新聞局、司法行政部、警總、教育廳教育局等單位背後的政治色彩,但光就江治華本人所點名的數位漫畫專業人士 來說,卻也幾乎泰半都擁有政戰背景。《藝術家》於民國89年所刊出的〈政工幹校的藝術歷史光輝〉文中提到:
政工幹校的藝術歷史,也是不容被忽視的,
幹校的師資陣容除了搞現代的李仲生,
革命畫家梁鼎銘、梁中銘、梁又銘,雕塑及油畫、國畫家劉獅,
還有胡克敏、邵幼軒、童建人(教國畫)、劉其偉(教水彩)、
方向(教木刻版畫)、莫大元(教透視學)……
又
除了舒曾祉、焦士太、李奇茂外,陳慶熇也是很不錯的學長,
他的油畫厚實有力,具象風格中帶抽象……。
以大哥梁鼎銘為首,梁氏昆仲除了身為藝術家,同時也是有名的革命、抗戰及反共漫畫家 ;陳慶熇既為漫畫創作者、理論家,同時也任職《勝利之光》,創作以反共為主題的漫畫 ;而李奇茂雖然已為目前水墨大家,但除了政工幹校出身以外,亦是當年「國軍新文藝金像獎‧漫畫類」的常客 。
前文在討論「連環圖畫審查委員會」時,曾經參考當中藝文工作者跨領域的藝術養成背景,為「漫畫審查制度」中的諸多矛盾尋求解答。然而討論至此,雖說決策核心的遠離、與跨領域思維的盲點等因素確實存在,但無論如何,其影響效果卻遠不及政治緣故來得具體。儘管政戰出身不代表終身服膺政府,有軍系色彩也不表示必然幫助政策的推動,但在擁有政戰出身的同時,又被政府召請為連環圖畫審查委員,這種形同於過去中華文藝協會與戰鬥文藝運動的關係翻版,確實已令人無法不將「漫畫審查制度」的遠因與政治兩相勾連。
在瞭解了民國37年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宗旨、對比了遷臺以後戰鬥文藝運動的內因、綜合瞭解了漫畫載體的實務特性與效應以後,若說整套「漫畫審查制度」的起因與目的,其實仍是一種將場域介入行為予以合理化的政治操作,目的在於尋求執政者全盤宰制文化場域的整飭、掌握、監控與教化目的,或許也就因為採取統治者的價值思維,而較能整合「漫畫審查制度」中的諸多問題了。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