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審查論‧結篇〉之其一:圖像與文明的崛起



● 註:本篇截錄自筆者碩士學位論文─《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為免觸法,欲轉引者請詳明出處。



  雖然創作意識不足、變形意圖不明等理由,令上古圖像無疑與漫畫的真正起源有所差距,充其量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上的漫畫前身;但論及漫畫重要性與影響力的興起,無庸置疑,仍舊必須從人類存在與文明發展的角度著手分析。視覺機制的功能,令人類自呱呱墜地的同時,就因為身體構造的條件,在光影投射形成的視覺作用之下,成為一種能夠「看」見大量外界資訊,進而交付大腦進行高智慧處理的生物。這使得人類很自然就透過視覺,將眼前世界認知為無數畫面所接連構成的具體空間,而這種習慣於具體感知的生物本能,不僅成為人類後來發展出圖像敘事的主要理由,同時從結果來看,其實也正是文字系統即便建構成熟,但圖像卻始終沒有因而淘汰,甚至還能揉合文字等其他表現形式的特性,持續強化本身敘事能力、受到更廣泛運用的原因。

  圖像與文字最大的不同,在於認知方式具體與抽象的差別。由於文字是一種經過了簡化,將意義賦予於線條結構的抽象符號,因此文字的使用與理解,必須事先經過一段學習與記憶的過程,才能完整的在人與人之間傳遞訊息,達成溝通的目的。從性質來看,文字系統的作用原理,無疑和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慣性有所差距。這使得文字無法直接回應人類視覺機制的知覺基礎,以至於後來發展雖然早已成熟,但相較之下,對於萬事萬物的具體表現能力,卻終究難與圖像匹敵,無法達到所見即所得的知覺效果。

  人類文明的演進,原則上是一段由簡至繁,走過繁複、繁盛以後,進而追求便利與簡捷的過程。儘管簡單與簡捷各自擁有不同意義與目的,在此無法將這段變化以繁簡循環的概念予以統稱;但事實是無論東西方世界,上古先民的文化發展,卻始終都是以人類動物性的本能及直覺為基礎,最後才在簡單的,以滿足生物需求為前提的生存模式之中,逐漸建構為越來越相對繁複的文化形態。這樣的發展脈絡,令人類對於溝通與記錄需求的處理,同樣也因為先天條件的影響,而必然在產生真正的文字之前,先行走過一段順應本能的過程,藉由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應物象形等直覺行為,從而完成訊息的保存與表達。因此綜觀來說,人類文明其實早從起點就紮根了對於圖像的倚重與仰賴,而此間經歷了數千年運用經驗所累積形成的圖像傳統,自然也就因為與人類本能慣性(視覺機制)的相輔相成,於焉成為圖像敘事緊密關聯於社會文化的原因,為漫畫後來的強勢崛起奠下了基礎。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