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者來說,真正驅使他們使用「表情符號」的理由,
• 除了「可愛」、「有趣」、「流行」等表面因素之外,真正的內在要素,其實
• 是他們對於「代號」概念的認同。
• 如同前文所述,無論「口語」或「簡稱」,無論「暗號」或「流行語」,年輕
• 人所真正接受、愛用的「訊息載具」,其實一定會聚合成某種「代號」般的表
• 達方式,藉以表現「只屬於我們」的獨特性,宣告自己「不同於上一世代」。
•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這群使用者,原本就相當熟悉「解讀/解碼」似的溝通方
• 式,再加上所身處的成長環境,電腦化、視覺化、圖像化等潮流亦正方興未艾,
• 是以,他們很快就理解了「表情符號」的使用與邏輯,進而大幅度的應用、支
• 配了那個領域。
• 嚴格來說,現在我們所使用的「表情符號」,其實早就已經不是「符號」,而
• 是一幅幅完整的「圖像」了。它們的出現,代表現代人在面對圖像浪潮的同時,
• 越來越瞭解「文字」載體的有限與不足。於是,人們逐漸仰賴「具體」的表達
• 方式,希望能夠填補「文字」所留下的空缺。所以又才順著「表情符號」的邏
• 輯,衍生出了「囧」、「Orz」、「XD」等「顏文字」,「(眼角閃光)」、
• 「(毆飛)」、「(握拳)」等「文字型表情符號」,以及「@口@」、
• 「= =」、「~3~」等「混合型表情符合」。然而,由於「即時通訊軟體」並
• 未要求使用者,必須以「搭配文字」作為選用「表情符號」或「表情圖像」的
• 充要條件;因此使得它們原本「具體呈現訊息」的「優勢」,反而在「單獨使
• 用」、「搭配錯誤」的情況中,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不明的東西」。
皺了皺鼻子,小男孩爬了起來。他撿起地上的餅乾,扁著嘴,收進左邊的口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