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審查論〉序:衝擊!漫畫審查制度的空襲!
● 註:本篇截錄自筆者碩士學位論文─《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為免觸法,欲轉引者請詳明出處。
民國55年,教育部頒行了遷台以後,審查漫畫刊物的第一份規章 -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雖然名為輔導,但觀乎內容的各項規定,卻幾乎是一套創作漫畫作品時情節與畫法的最高指導原則。其中對於作品內容上至家國安全、倫理道德、線條形狀、技法、明暗、比例、對白長短的諸多限制,令當時臺灣許多如徐麒麟、陳海虹、林大松、邱錫勳般知名的漫畫家,在無所措其手足的情況下,大多選擇改行或封筆 。這對臺灣漫畫發展來說,無疑是種自基礎開始斷根的傷害。約莫與前輩漫畫家的淡出同時,當時最大的漫畫出版事業- 文昌出版社,亦在審查的推行之下,因拒絕送審而被迫歇業。這項變動直接造成了該出版社旗下諸多漫畫家的頓失後援,為求生活,他們只得另外往其他的出版社移籍,或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停止創作。
除了一線作者與作品的勢微,〈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與後續條文的頒佈,同時也間接造成了當年雜誌式兒童期刊的盛行。由於條文中明確註記了「漫畫篇幅不超過一本雜誌百分之20,不用送審」的規定,因此續留漫畫界的漫畫家與出版社,便紛紛採行此條門徑,以出版間有圖文內容的雜誌類兒童期刊來規避審查。不過這卻間接造成了後來兒童雜誌過度競爭、臺灣漫畫自滅覆亡的後果,使得政府在市場蕭條之下,於民國65年開放日本翻印漫畫的送審禁令。如果由後來《少年快報》等日本漫畫翻印期刊的暢銷回頭檢視,這時本土漫畫因審查制度而停滯、衰落的發展情形,可說已為後來盜版大行其道的市場形式埋下了伏筆。
在〈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等條文以外,令臺灣漫畫發展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審查制度帶來漫畫作者與作品的銳減之後,隨之填補進入市場的日本盜版漫畫。由於審查制度風聲鶴唳的十年之間(民國55年~民國65年),日本漫畫界正因為手塚治虫、石之森章太郎 、松本零士 、千葉徹彌 等近代大家的出現而進境千里,因此一經印行,隨即受到了臺灣漫畫讀者的廣大喜愛。至此,無論是堅持傳統的,或是新一代的臺灣本土漫畫作品,已然再也無法滿足臺灣讀者的需求。於是在臺灣借屍還魂 的日本漫畫逐漸大開市場疆土,也種下了臺灣本土漫畫後來積弱不振的遠因。
另一個可以追咎於審查制度的現況,是目前臺灣漫畫除了發展不振以外,同時就連畫風與技法也承襲日本風格的情形。在諸多漫畫前輩因審查制度的頒行而嘎然退隱之後,臺灣的新一代漫畫家,出道前的學習對象,大多是充斥於市場的日本作品。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本土作家的起步較晚、而且又以發展已行之有年的日本漫畫為模仿對象,因此無論他們如何臨摹,就作品表現的完成度來說,卻終究已無法再對系出同源的日本漫畫有所超越。無法發展出自我的獨立風格,是臺灣漫畫至今無法脫離日式風格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目前本土漫畫一直在市場上辛苦經營、受日本作品壓縮產值的弱點所在,但追本溯源,真正令本土漫畫無法回頭繼承前輩特色與傳統的原因,卻到底還是臺灣當代的社會與制度。
有鑑於審查制度對臺灣漫畫發展所帶來的斷層影響,因此研究〈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施行期間的相關文獻與漫畫作品,對臺灣漫畫進程的瞭解與建構便顯得格外重要。此外,雖然根據諸多研究論著的報告,可知政府當年之所以推行審查制度的理由已屬不可考 ,但透過對照漫畫審查標準與當時其他文類的發展情況,從分析文本情勢的角度著眼,卻仍舊得以進一步瞭解政府當時對於整體出版事業所抱持的態度。如此不但有助於漫畫審查原因的深入探究,同時對於當代文藝氛圍的相關研究,也將成為一個有力的註腳。
目前臺灣政府已交由行政院新聞局,重新議定,並於2004年底推行「出版品與錄影節目帶分級辦法」。然而推行以來,所引起的爭議與討論卻始終沸沸揚揚,以至輿論出現所謂「反對假分級制度聯盟」 的抗議團體。由此可見,雖然相隔已有30多年,但政府重新推動的新一代出版品審查制度,卻依然與過去如出一轍,無法符合接受群眾的期待與對作品的認知。是以,如何透過民國55年漫畫審查制度推行的相關研究,從而整理出未來臺灣漫畫發展的方針與借鏡、以免令本土漫畫作品因審查而一蹶不振的現象在其他文類上重演,至今已成為相關於國內本土閱讀市場存滅的重大課題。而本文往後的論述,便將以文中的此些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嚐試透過釐清漫畫審查制度十年之間的現象與案例,進而取得深一層回應當代現況,以及漫畫發展、制度問題的解答。
關於作者: maxleafcwp
◎ 文學博士,嗜讀漫畫,熱愛圖像及書寫的大學教員。
◎ 醉心於動漫故事及文化創意分析,關注多元載體下的敘事與接受議題。
------------------------
體弱多病的童年時期,因為與動漫畫、遊戲的相遇,獲得了想像及感動的陪伴。深刻之下,一度以為動漫故事無異於小說,不該被隔絕在文學的視野之外;但後來發現,學界通常不這麼認為,也不太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所以,試著鼓起勇氣,摸索著,前往那條堅信不移的道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